《心手相连,共渡难关》慈善汇演的余温,像初夏的风,持续温暖着整个夏国。
媒体用“史诗级的汇演”、“文艺界的总动员”来形容那场持续了四个小时的演出。但比赞誉更触动人心的,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汇演募集到的善款总额最终定格在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八十七亿五千万。这笔承载着亿万民众爱心的巨款,通过凌云基金会专业透明的渠道,如同生命的血液,源源不断注入京唐的脉络。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搭建更稳固的过渡安置房,采购重建急需的建材,为失去经济来源的家庭提供生活补贴,为心灵受创的民众提供长期心理援助。
网络上,关于灾区的讨论不再是单纯的悲情与伤痛,更多了“京唐重生日记”、“重建一线直击”这样充满力量与希望的记录。那场汇聚了顶级艺人、充满了真挚情感的演出,仿佛一剂强效的黏合剂,将整个民族的心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人们谈论着刘焕的《从头再来》带来的坚韧,刘志华《中国人》激荡的豪情,王雯《人间》流淌的温暖,还有最后那两首大合唱带来的磅礴希望。艺术的力量,在这一刻超越了娱乐,成为了抚慰创伤、凝聚人心、点燃希望的光。
京唐的土地上,变化一天一个样。大型工程机械的轰鸣声成了新的主旋律,清理废墟、平整土地、测绘规划……灾后重建工作以惊人的效率全面铺开。那种灾难初期的混乱与悲怆,逐渐被一种有序的、充满韧性的忙碌所取代。希望的种子,在这片被泪水浸透的土地上,顽强地破土而出。
一个月后,凌云再次踏上了京唐的土地。
这一次,没有紧急的救援任务,没有沉重的物资调配。他轻车简从,只想静静地看一看这片正在复苏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去看望一个人。
在位于市郊一个条件相对较好的临时安置点“希望家园”里,凌云在一名志愿者的引导下,走到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轻轻哼着歌谣。婴儿粉嫩的小脸圆嘟嘟的,黑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小手在空中挥舞着。
这就是那个从母亲僵硬却温暖的怀抱中被救出来的孩子,他有了一个新名字——唐生。寓意在京唐重生,也感念其生母的恩情。收养他的,是孩子母亲的一位远房姨母,一位在震中也失去了儿子和儿媳的善良老人。
“唐生,看看谁来看你了?”老奶奶柔声说着,抬头看到凌云,连忙要站起来。
“阿姨,您坐,您坐。”凌云赶紧上前一步,俯下身,目光柔和地落在孩子身上。
小家伙似乎不怕生,看着凌云,忽然咧开没牙的小嘴,露出了一个纯净无瑕的笑容。那笑容,像穿透乌云的阳光,瞬间击中了凌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凌云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孩子温热的小手。唐生立刻用小小的手掌,紧紧握住了他的手指。那微弱却真实的抓力,传递着生命的韧性与温度。
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凌云看着这孩子纯净的眼眸,脑海中却无法控制地浮现出救援当晚那惨烈而伟大的一幕——年轻母亲冰冷的、却死死护住孩子的身躯,那条未能发出的短信……极致的黑暗与牺牲,与眼前这鲜活、充满希望的小生命,形成了无比强烈的对比。一种混合着悲伤、感动、敬畏与希望的复杂情绪,像海潮般在他胸中汹涌、激荡。
他仿佛能听到,在那个山崩地裂的瞬间,母亲最后的祈祷与托付;仿佛能看到,生命在绝境中爆发出的不可思议的光芒。
他在孩子身边待了很久,直到小家伙在奶奶怀里甜甜睡去。
离开安置点,凌云独自一人走到附近一个可以俯瞰部分重建工地的小山坡上。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工地上依旧灯火通明,焊花飞溅,如同黑夜中闪烁的星辰。
他席地而坐,遥望着那片忙碌的景象,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唐生那纯净的笑声。白天的情绪依旧在他心中澎湃,寻找着一个宣泄的出口。
他闭上眼,意识自然而然沉入系统星海。这一次,他甚至没有主动检索,星海便感应到他心中那强烈到极致的情感,光芒流转,一段空灵、忧伤却又带着穿透黑暗力量的旋律,伴随着如同从灵魂深处剖白而出的歌词,清晰地浮现出来。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借着夕阳最后的光晖,笔尖在纸上飞速移动,仿佛不是在创作,而是在记录一段不容遗忘的记忆,一次生命对死亡的庄严敬礼,一个关于爱与延续的传奇。
纸上,歌名缓缓浮现——《天亮了》。
“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
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
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
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
歌词的开篇,如同低回的叙事诗,将人瞬间拉回那个灾难发生的瞬间。旋律带着淡淡的忧伤,像秋风拂过满目疮痍的大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