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导的邮件像一只轻盈的鸟,悄无声息地落在了凌云西山大院的加密工作邮箱里。
附件里躺着那份《归园田居》的策划书。凌云点开,逐字逐句地读着。张导的功底深厚,框架搭得扎实,田园生活的基调定得也准。但凌云看着看着,眉头微微动了一下。
太“诗与远方”了,少了点“柴米油盐”的实在感。过于强调逃离与回归的哲学思辨,反而可能拉远与普通观众的距离。前世的经验告诉他,这类慢综艺真正的魅力,恰恰在于那些看似琐碎、却充满生命力的日常细节——生火失败的狼狈,为一碗红烧肉付出的汗水,朋友到来时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沉吟片刻,打开一个新的文档。指尖在键盘上飞舞,不是推翻重来,而是精雕细琢。
他将“客人需用劳动换取食宿”的规则细化,增加了“点菜需看家底”、“突发天气状况应对”等增加戏剧性和真实感的环节。他建议强化“一日三餐”的主线,让“做饭”和“待客”成为情感联结的核心。他还特意补充了一点:减少剧本干预,最大限度捕捉嘉宾最自然的状态反应,哪怕是发呆、手忙脚乱或者无意义的闲聊。
“真正的治愈,”他在补充意见的最后写道,“往往藏在最平凡的一天里。”
邮件回复过去没多久,张导的电话就追了过来。
“凌云!我的凌老师!”张导的声音激动得有些变调,“你这些补充……绝了!简直给这节目注入了灵魂!尤其是那句‘藏在最平凡的一天里’,水果台那边的老总看了,直接拍板,就按这个思路走!一个字不改!”
凌云握着电话,能想象出张导在那边手舞足蹈的样子,嘴角不由微微上扬。能在这个世界,将前世经典的精华以更贴合本土的方式呈现,这种感觉很奇妙。
“你们觉得好用就行。”凌云语气平和。
“好用!太特么好用了!”张导兴奋不减,“那……之前说的,你来当飞行嘉宾的事……”
凌云没有立刻回答,目光落在办公桌上那个相框里,他和林悦带着孩子在京唐灾后安置点与志愿者们的合影上。林悦挽着他的手臂,笑容温暖而坚定。从灾区回来,他一直忙于后续工作,似乎很久没有好好陪过家人了。这次录制,或许是个机会。
“老张,”凌云开口,“如果我去,我想带个人。”
“带人?谁?随便带!你凌大部长开金口,带一个团来我们都欢迎!”张导满口答应。
“我带林悦一起去。”
电话那头安静了两秒,随即爆发出更大的惊喜:“弟妹?!太好了!求之不得啊!你们夫妻同框,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看点!我这就去跟台里说,保证安排得妥妥当当!”
挂断张导的电话,凌云的心情也轻快了几分。晚上回到家,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林悦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哼着不知名的小调。
吃饭时,凌云给她夹了一筷子菜,状似随意地开口:“悦悦,下个月有空吗?”
林悦抬眼看他,眸子里带着笑意:“怎么?凌大部长要给我安排任务?”
“张导搞了个新综艺,叫《归园田居》,想请我去当一期嘉宾。”凌云放下筷子,看着她,“我想着,最近你也辛苦了,京唐那边也告一段落。要不……你陪我一起去?就当度个短假,放松一下。”
林悦愣了一下,显然有些意外。她放下碗,仔细看着凌云的眼睛,那里有期待,也有淡淡的疲惫和寻求慰藉的柔软。她太了解他了,从京唐回来,他心里的那根弦一直绷得很紧。
“去乡下……种地、做饭?”林悦歪着头,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忍不住笑起来,“听起来好像挺有意思的。不过,我厨艺可一般,别给你丢人才好。”
“怕什么,”凌云也笑了,“有我呢。再说,节目要的就是真实。”
“那……行吧。”林悦点点头,眼波流转,带着一丝俏皮,“把囡囡送我妈那里,我就陪凌大部长去体验一下田园生活,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能放下身段,撸起袖子干农活。”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家庭会议愉快结束。
然而,就在录制日期临近,凌云开始简单收拾行李时,张导的电话又来了。这次,他的语气带着点不好意思和更大的期待。
“凌云啊,还有个事……得再麻烦你一下。”张导在电话那头搓着手(凌云几乎能想象出他的动作),“我们这节目,片头片尾,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台里领导说,缺一首能定调子的歌,就是那种一响起,就能让人静下来,感觉到‘嗯,对,就是这个味儿’的歌。”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热切:“我们想来想去,这活儿,非你莫属啊!你看,能不能再动动金手指,给《归园田居》写首主题曲?要求不高,温暖,治愈,有点生活气息就行!”
凌云握着电话,走到窗边。窗外,西山沉浸在宁静的暮色里,归鸟的鸣叫偶尔划过天际。他想起自己为这个节目补充的建议,想起即将和林悦一起度过的、远离喧嚣的几天,想起“平凡的一天”这个概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