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老友记与田园笙歌
晨光熹微,鸡鸣三遍。
《归园田居》小院的第二天,在袅袅炊烟中拉开序幕。直播信号刚一接通,蹲守了一夜的观众就涌了进来,弹幕瞬间活跃起来。
“早啊!来看凌云部长劈柴!”
“林悦姐姐呢?怎么没看到她?”
“第二天了!期待新嘉宾!”
院子里,凌云正在井边打水,动作熟练得不像个新手。
何老师在一旁生火。
大华则睡眼惺忪地揉着眼睛从屋里走出来,“凌云哥,悦姐呢”
“悦姐一早就走了,”凌云将水倒进灶台上的大锅,解答了大华和弹幕的疑问,“文工团临时有个紧急演出任务,军令如山。”
他语气平静,带着理解和支持。林悦的短暂离开,反而让观众更清晰地看到了这对夫妻间的默契与担当。
早饭是简单的清粥小菜,配上凌云早起烙的几张葱花饼,香气扑鼻。三人正吃着,院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哈哈,好香的烟火气!看来我赶上了早饭的尾巴!”
众人抬头,只见一位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提着简单的行李,笑眯眯地站在门口。正是夏国传媒大学的知名教授,也是凌云多年的好友——王三石。
“三石!你怎么来了?”凌云放下碗筷,笑着迎上去,两人熟稔地拍了拍肩膀。
“听说你在这儿搞学术实践,我能不来观摩学习一下?”王三石推了推眼镜,打趣道,随即转向何老师和大华,“何老师,大华,打扰了。我是来体验生活,顺便蹭饭的。”
王三石的到来,给节目注入了不一样的色彩。他不仅是传媒领域的权威,更是个妙人。一边帮着收拾碗筷,一边就能引经据典,从采菊东篱下聊到现代传播学理论,把普通的农家活儿说得趣味横生,逗得何老师和大华哈哈大笑,弹幕也纷纷刷起
王教授好可爱、
知识就是力量,
干活也不耽误。
上午的劳动是去后山竹林挖春笋。根据凌云之前的建议,节目组在小院客厅安装了一块大屏幕,实时滚动着精选的观众弹幕和提议。
“观众说我们挖笋的姿势像在跳机械舞!”大华看着屏幕,笑得直不起腰。
“这条弹幕建议我们用笋壳做工艺品,这个想法不错!”何老师点头称赞。
“王教授,观众问你,传媒学高材生挖笋有什么秘诀吗?”凌云也加入了互动。
王三石扶了扶差点掉下来的眼镜,一本正经地对着主镜头说:“秘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看好了,这锄头挥动的角度,体现了力学原理;这寻找笋尖的过程,蕴含了信息检索的精髓……”
他这番学术解读引得弹幕一片哈哈哈,节目效果拉满。这种即时的互动,让观众仿佛也成为了田园生活的一部分,参与感十足。
午后,小院电话清脆地响起。按照节目规则,这是客人要点菜了。
“喂?你好,这里是《归园田居》,请问你想点什么菜?”大华语气热情。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明显经过变声器处理的声音:
喂喂?听得到吗?我已经在路上了!听说你们这儿可以点菜?
与此同时,客厅里的大屏幕突然亮起,分成两个画面:左边是小院现场的直播,右边则显示出一辆商务车内的实时画面。只见一个穿着厚重熊猫玩偶服的人,正笨拙地举着手机打电话。
哇!实时连线!大华惊呼一声,所有人都凑到屏幕前。
何老师推了推眼镜,仔细端详:这是谁啊?穿成这样完全认不出来。
凌云抱着手臂,嘴角带着笑意:看这玩偶服的质感,节目组这次下血本了。
弹幕瞬间沸腾:
哈哈哈终于能看到嘉宾真容了!
熊猫人太可爱了!
快猜猜是谁!
大华对着电话说:听得到听得到!嘉宾您说,想点什么菜?
熊猫人用变声后的声音故作优雅地说:
噢~那我就不客气了!请给我来一份......仰望星空派!
大华扭头看向屏幕,仰...仰望星空?这是个啥菜?
何老师也皱起眉头,努力思索。
电话那头的声音继续装腔作势:“就是那种……派!鱼头要整齐地排列,深情地凝望着天空!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气息!”
熊猫人在车厢里手舞足蹈地解释,结果玩偶服太笨重,手臂啪地打在了车窗上。
何老师忍俊不禁:这位嘉宾......很有表演欲啊。
凌云仔细观察着画面:看这个肢体语言,应该是个性格活泼的。
弹幕疯狂刷屏:
凌云开始推理了!
我赌是刘志华!
也可能是王峰!
“仰望星空???黑暗料理之王!”
“这嘉宾是个狠人!”
“谁啊这么会点?节目效果爆炸了!”
大华一脸为难:“那个……嘉宾您好,我们这儿……可能没有做这个的材料和技术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