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气血,目光扫过堂下其余将领,声音带着一种巨大的疲惫和沉重:“其余各部暂缓西进。随本王折返苏州!”
“殿下!” 林绍璋、郜永宽等将领忍不住痛呼出声,脸上满是悲愤和不甘,“西进良机稍纵即逝啊!”
李秀成何尝不知?他痛苦地闭上眼,复又睁开,声音沙哑:“根基若毁,大厦将倾!苏南不稳,我二十万大军便是无根浮萍!先平叛!”
谭绍光带着复仇的怒火和精锐部队,日夜兼程,如同旋风般扑向常熟。李秀成则率领主力大军,怀着无比的憋屈和焦虑,踏上了东归之路。来时是充满希望的北伐,归时却成了仓皇的救火。
苏州城下,战火重燃。谭绍光与骆国忠叛军及增援的清军(李鸿章所派)在常熟周边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城池几度易手,尸横遍野。李秀成坐镇苏州,一面调兵遣将支援谭绍光,一面弹压因常熟叛变而蠢蠢欲动的其他州县,安抚惊恐的民心,重新布防苏南,弹精竭虑,心力交瘁。
时间,在刀光剑影、公文案牍和焦灼的等待中,无情地流逝。一天、两天……十天……一个月……两个月!
当谭绍光终于浴血夺回残破的常熟城,将骆国忠(或其首级)悬于城楼示众时,已经是同治二年的四月(1863年5月)!距离巢县誓师,整整过去了两个多月!
这两个月,对于李秀成和他的“进北攻南”战略而言,是致命的空白!
湘军统帅曾国藩、前线指挥曾国荃,岂是庸碌之辈?常熟叛变、李秀成主力东归的消息,如同天降甘霖!他们立刻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喘息之机:
曾国藩严令皖北各部(如多隆阿、李续宜等)不惜一切代价,在太平军预定西进的路线上——舒城、六安、英山、霍山一线,疯狂构筑堡垒,深挖壕堑,调集重兵,囤积粮草!原本空虚的皖北,瞬间变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铁网!
曾国荃则在天京城下,利用李秀成主力离去的空档,将雨花台的壕沟掘得更深,堡垒修得更坚!同时分兵扫荡天京外围仅存的零星据点,进一步收紧绞索!
彭玉麟的水师更是加强了长江封锁,彻底切断了李秀成大军再次北渡或南返的便捷通道。
当李秀成终于勉强稳定了苏南局势,带着疲惫不堪、士气受挫的军队,再次匆匆赶到巢县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如坠冰窟。
曾经敞开的大门已然紧闭。通往西部的道路,不再是充满希望的征途,而是布满了湘军森严的壁垒、深深的壕沟和黑洞洞的炮口!战机,如同指间流沙,已然湮灭!
站在巢县城头,眺望着西方那被湘军旗帜和堡垒覆盖的群山,李秀成紧握的拳头指节发白,指甲深深嵌入掌心。身后,传来老将林绍璋压抑着无尽悲愤的低吼,道出了所有将士的心声:
“常熟一叛,误我两月,天不助我太平天国啊!”
这声悲鸣,在巢县萧瑟的春风中回荡,充满了英雄末路的无奈与苍凉。李秀成沉默不语,只有那紧抿的嘴角,渗出了一丝苦涩的血迹。他知道,那条通往武昌、通往希望的道路,已经被常熟叛变这把阴毒的匕首,彻底斩断了。剩下的,只有更加艰险和绝望的挣扎。
“陆顺德!”李秀成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末将在!”来王陆顺德踏前一步,铠甲铿锵。
“命你率本部精锐,并附郜永宽、汪安钧等部,大张旗鼓,猛攻庐州府城!”李秀成的指尖重重戳在庐州(合肥)的位置,“务必做出我军主力欲破庐州、直下安庆之势!声势要大,攻势要猛!死死缠住多隆阿、李续宜妖军主力!使其不敢轻易西顾,更不能回援武昌!”
“末将明白!定让妖军寝食难安!”陆顺德眼中燃起决死的火焰。这是一项几乎必死的佯攻任务,目的就是为真正的主力西进吸引火力,创造一丝可能。
李秀成目光扫过堂下其他将领——林绍璋、吴定彩、陈炳文…这些跟随他南征北战、伤痕累累的老兄弟,个个面有菜色,眼神中既有疲惫,也有最后一丝不屈的火光。
“其余诸将!”李秀成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腔中所有的憋闷和沉重都压下去,“随本王亲统主力,即刻启程!目标——六安、英山、霍山!疾趋湖北麻城!此路…必是荆棘遍地,妖军必有重兵堵截!然,此乃我天国唯一生路!纵是刀山火海,亦要踏过去!待与扶王(陈德才)会师武昌,则天京之围可解!众兄弟…可敢随我…再搏一次?!”
“誓死追随忠王殿下!”将领们齐声怒吼,声震屋瓦。尽管前路凶险,尽管希望渺茫,但李秀成那不屈的身影和“武昌会师”的目标,依旧是这支疲惫之师最后的信念支柱。
大军离开了尚有几分人气的巢县,向西踏入广袤的皖北平原。然而,仅仅行军数日,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死寂和荒凉便扑面而来,取代了将士们心中残存的希望。
目之所及,一片焦土!
沿途的村庄,十室九空。残垣断壁,焦黑的门框在风中呜咽。许多房屋不是被战火摧毁,而是被刻意焚毁,只留下熏黑的土墙和满地瓦砾。没有鸡鸣犬吠,没有人声炊烟,只有几只瘦骨嶙峋的野狗在废墟间刨食,警惕而绝望地看着这支庞大的队伍。
本该春耕的时节,田野里却一片死寂。荒草蔓生,荆棘遍布。偶尔能看到几株顽强生长的野菜,也早已被更早路过的饥民或军队薅得精光。沟渠干涸,田埂塌陷。苗沛霖的“练匪”和清军的反复拉锯,早已将这片曾经还算富庶的土地,榨干了最后一丝生机。
路旁、沟壑、废墟中,不时可见倒毙的尸骸。有的已成白骨,有的尚在腐烂,引来成群的乌鸦聒噪盘旋。一些尸体显然是被饿死的百姓,蜷缩着,保持着临死前抓向虚空的姿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令人作呕的腐臭气息。
喜欢晚清三杰恩仇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晚清三杰恩仇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