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山在前线血流成河!将士们每日只有半碗稀粥,就要顶着回逆的枪子冲锋!没有饷,哪来的粮食?没有饷,哪来的火药?没有饷,哪来的抚恤安顿降众?他们这不是在逼我左宗棠,他们这是在逼反前线的大军!是在拆朝廷的台!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怒火攻心,让他几乎难以自持。他需要宣泄,需要将这股黑幕捅破!他大步回到案前,一把推开杂乱的文书,铺开一张素笺,也顾不得官场文书格式,提起那支惯用的狼毫,蘸饱了墨,几乎是以刀刻斧凿的力度,愤然落笔。字迹锋芒毕露,力透纸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怒气:
“……饷事之艰,刻骨铭心,非身历其境者不能道其万一!东南各省,尤以苏、鄂为甚,协解之饷,十不及五,且迁延日久,常有断绝之虞。前线将士枵腹荷戈,情何以堪?弟每咨催诘问,彼等辄以漕运、税短、匪患等种种虚词搪塞,百端推诿,视朝廷严旨、西陲安危如无物!实则,此中关窍,皆因李合肥(李鸿章)辈暗中阻挠,掣肘多方!其意不过欲困我于西北,耗我湘楚之力,以显其海防之重,沪上之富!彼此几至决裂,言之实堪痛心…如此下去,非三军将士死于贼锋,乃将死于饥寒,死于背后之冷箭也!望兄台于京中,务必将此等情状上达天听,或诉之于清议,以正视听,而解倒悬之急……”
他写下的已不仅是文字,更是倾泻而出的愤懑、无奈和一场无声的控诉。这封信是写给他在京城的一位地位尊崇、能通天的老友的。这是一封私信,却也是一枚射向政敌的炮弹,一场在舆论战场上的反击。
“六百里加急!立刻发出!”他将信纸封好,重重地拍在亲信随从的手中,目光灼灼,仿佛要穿透这重重关山,直抵那紫禁城的深宫与保定府的精巧园林。
信使领命,飞奔而出。左宗棠独立于檐下,望着西北苍茫而焦渴的天空,胸中块垒难平。他知道,前方的血战固然艰苦,但后方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样决定着西征的成败,甚至更加凶险莫测。
喜欢晚清三杰恩仇录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晚清三杰恩仇录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