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晴天。
朝会的钟声在皇宫上空回荡....
正和大殿,文武大臣分列两旁,静静等着皇上来上朝。
“陛下今个不会又不上朝吧?”
“不知道呢,听说陛下昨个一天都不在宫里。”
“要不上朝,倒是派人告知一声,昨个老夫的腿都站断了。”
“那是你天天夜里跪在小妾床上跪久了。”
“哼、有辱斯文!”
“咳咳!”魏国公故意提高嗓门咳了两声,目光扫过交头接耳的几个大臣,一脸的嫌弃。
就在此时,偏殿有了动静。
众臣噤声,抬眼望去,皇上在兰不为的搀扶下走出偏殿,进了大殿之中。
太子宋高崇也紧随其后...
宋成邦淡淡扫了一眼群臣,撩起龙袍坐到了龙椅上面。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宋成邦龙袖轻轻挥了一下,“诸位卿家平身吧。”
“谢陛下!”
兰不为上前一小步,扯着尖细嗓门。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臣有奏,”兵部尚书候云宏在兰不为声音刚落,便列班而出,“启禀陛下,大捷!北关再传捷报!”
尽管昨夜宋成邦已得知,此刻仍是问道,“是何捷报?”
“陛下,继土鄂之后,北罕再丢呼巴城,”候云宏高声开口,“如今呼巴..臣失言,我汉华再添牧原一郡!”
“恭喜陛下!”众臣齐贺!
待三声恭贺后,宋成邦这才开口,“不到数月,连攻土鄂、呼巴、吾北伐之师英勇,朕心甚慰,侯卿家将捷报详说与朕听听...”
侯云宏神色激动,声音不由提高了许多。
“启禀陛下,先前攻打土鄂城,便是典军校尉林安平出计而为,此次攻克呼巴城,林校尉亦是功不可没,献策乃氏一军之哗变,后更是随徐世虎追击溃敌,寅字营更是勇猛无比,杀敌之多.....”
“陛下,林校尉有勇有谋,实乃吾三军之幸,汉华之幸,当得陛下重赏!”
龙椅上,宋成邦听的很认真,不断颔首,原本不好的气色,在这时也消散了不少。
眼中尽是赞赏之色,心中感慨,外甥随舅,能差到哪里去。
也就自己现在老了,放在年轻那会,上马杀敌也是威风凛凛,当年父皇可是没少夸他。
大殿内鸦雀无声,皇上没开口,众臣不由抬眼看去,随后表情有些木楞。
陛下这表情....,怎么听着捷报,还云游天外了?
兰不为悄然移了一步,小声开口,“皇爷.....”
“嗯?”宋成邦抬起头,“哦,侯卿家所言极是。”
随后目光扫过群臣,缓缓开口,“林安平年少有为,忠勇可嘉,从新野到牧原这些朕就不重复了,诸位卿家也知晓,自北伐以来,说其战功赫赫毫不为过。”
“朕也认为当重赏,赏什么呢?”
宋成邦表情看上去有些为难,目光落在魏国公身上。
黄煜达胡子一抖,陛下别看老臣啊!您事先也没和老臣通气啊!
呃....,接着黄煜达表情又是一变,陛下看自己?难不成是想赏林安平一个国公?!
宋成邦不满黄煜达的表现,收回了目光。
略一沉吟。
“依林安平之功,开疆扩土可担之,朕觉得,封个侯爵不过分吧?众卿以为呢?”
此言一出,原本因北关大捷气氛浓郁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不少大臣脸上已经露出了震惊之色,更有几个大臣暗自对视,交换自己的眼神。
“父皇!”没等有大臣开口,太子宋高崇面向了皇上拱手开口,“儿臣认为封侯不妥。”
“嗯?”宋成邦斜了太子一眼,“有何不妥?”
“林安平率军有方,北伐屡建奇功,的确是国之将才,儿臣替汉华喜有此将才,然,”
宋高崇接着他话锋一转。
“然侯爵之位关乎国体,林安平有功不假,终是年岁不足,资历不高,一个校尉贸然封侯,儿臣恐其难以担当,只怕会生出骄矜之心。”
“若是日后有出格之举,岂不是辱了父皇恩泽,儿臣认为可厚赏金银,加授将军之职,待观其后,再议封爵之事。”
“臣认为殿下所言在理!”
“臣也附议...”
临江伯亓春,广信侯赵四海以及平阳伯皆是出列附和。
文臣之中,也有数位出列赞成宋高崇之言,劝皇上勿一时冲动而为。
宋成邦脸色可见变了,目光再次不经意落在魏国公身上。
黄煜达脸色一苦,随后便动了,迈了两步出列。
对着皇上和太子行礼后,缓缓开口,“陛下,老臣以为,赏功之举在于时,林安平之功,乃是实打实的拓土开疆,克定边关之大功,非寻常小胜可以比。”
“殿下方才所言其年少,老臣斗胆,不以赞同,反而正因其年少,陛下重赏,方能彰显陛下唯才是举,传至军中,更能激发边关将士勇伐之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