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三月,十一校联动“星光师资赋能计划”启动仪式在清溪小学举行。来自十一所学校的60余名教师齐聚一堂,脸上满是期待与求知的渴望。这是新三年“星光赋能工程”的核心举措,通过“师资互培、资源共享、专家引领、实践研修”四大模块,为乡村教师搭建成长平台,破解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的难题,让优质教育资源扎根乡土,与乡村共生共长。
“乡村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成长就是孩子的未来。”苏念站在启动仪式的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展示着十一校教师的日常工作场景——有的在简陋的教室里认真授课,有的利用课余时间批改作业,有的带着孩子们在田间开展实践活动,有的独自钻研教学难题,“‘星光师资赋能计划’的目标,是打造一支‘留得住、教得好、有情怀、善创新’的乡村教师队伍,让每一位乡村教师都能在专业成长中实现价值,让每一位乡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陆星衍介绍了赋能计划的具体内容:“‘师资互培’将组织十一校教师开展跨校轮岗交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促进教学经验共享;‘资源共享’将搭建‘星光教育资源云平台’,整合优质课件、教学视频、教研成果等资源,供教师随时查阅使用;‘专家引领’将邀请高校教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展专题讲座、教学示范、一对一指导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践研修’将组织教师参与研学营、科创节、心理关怀周等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清溪小学的王老师激动地说:“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深知自己在专业成长上的困境。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没有交流学习的平台,很多时候都是闭门造车。‘星光师资赋能计划’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成长的机会,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启动仪式后,首场专题讲座如期举行。来自省城的特级教师李教授,以《乡村教育的特色与创新》为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案例,为教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分享。“乡村教育不是城市教育的复制,而是要立足乡土特色,挖掘本土资源,打造具有乡村气息的教育模式。”李教授说,“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利用乡村的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教育,利用乡村的生产生活开展劳动教育,让教育回归生活、贴近自然。”
讲座结束后,教师们围在李教授身边,积极请教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李教授,我们学校的孩子基础薄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石峰小学的张老师问。
李教授耐心解答:“针对基础薄弱的孩子,要注重分层教学,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成就感;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李教授,如何将乡土资源融入语文教学中?”柳溪小学的陈老师请教。
“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人物故事,让他们写家乡的作文、编家乡的童谣、讲家乡的故事。”李教授说,“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家乡情怀。”
跨校集体备课活动也同步开展。来自十一所学校的语文教师分成六个小组,围绕“乡土题材课文教学”展开集体备课。“《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很多孩子都没有见过杨梅,如何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云溪小学的刘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我们可以让见过杨梅的孩子分享自己的体验,再通过图片、视频让其他孩子了解杨梅的外形、味道。”青山小学的王老师说,“还可以引导孩子结合自己家乡的特色水果,仿写课文,让教学更贴近孩子的生活。”
“我觉得还可以组织孩子开展‘家乡水果采摘节’实践活动,让他们在采摘、品尝、分享中,感受家乡的美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枫林小学的张老师补充道。
教师们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经过热烈讨论,每个小组都形成了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并推选代表进行展示交流。“集体备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拓宽了教学思路。”参与备课的老师纷纷表示,“以后要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
“星光教育资源云平台”也正式上线。平台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等各个学科的优质资源,包括课件、教案、教学视频、习题试卷、教研成果等,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随时下载使用。“这个平台太实用了!上面的教学视频非常直观,很多教学难题都能在上面找到解决方案。”松林小学的赵老师说,“以后备课再也不用愁了,我们可以利用平台上的资源,为孩子们打造更精彩的课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