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空阴沉,飘着细密的雨丝。
陈默换了一身更显旧色的衣服,再次来到了青石巷。
他没有选择在发现线索的当天晚上就贸然闯入。
夜晚的黑暗固然能提供掩护,但也更容易隐藏未知的危险。
白天的市井气息,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保护色。
细雨蒙蒙的天气,行人匆匆,这更是降低了被特别注意的风险。
他撑着一把廉价的雨伞,再次站在了那条死胡同的尽头。
雨水顺着斑驳的墙壁流淌,在青石板上汇成细小的溪流。
那个向内凹陷的门洞,在雨幕中显得更加幽深,仿佛通往另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
昨天那个抱怨的老者不在附近,巷子里空无一人,只有雨点敲打瓦片和地面的声音。
陈默深吸了一口带着湿冷和泥土气息的空气,将“不争”符文的效果维持在一种自然流露的状态,让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偶然路过、在此避雨的行人。
同时,他悄然将“知”字符文的感知力提升,如同无形的触须,小心翼翼地探向那个门洞。
感知穿过雨幕,触及门洞的瞬间,一种异样的感觉传来。
并非阻碍,也非攻击,而是一种……“致密”。
门洞内的空气,似乎比外面更加“厚重”,能量的流动缓慢而有序,带着一种沉淀了岁月的宁静。
那股昨天感知到的、陈旧而带着书卷气的能量波动,在这里变得清晰可辨,如同陈年墨锭化开在水中,悠远而醇和。
就是这里了。
他不再犹豫,收起雨伞,抖落上面的水珠,迈步走进了门洞。
光线骤然暗了下来,但并不让人觉得压抑。
门洞很短,几步之后,眼前豁然开朗。
他仿佛一步跨入了另一个时空。
外面是嘈杂的市井和阴冷的雨天,里面却是一片宁静、干燥而温暖的空间。
这是一间不算太大,但异常深邃的书阁。
四壁皆是顶到天花板的深色木质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却又井然有序地堆满了各种书籍。
有线装的古籍,有近代的铅印本,甚至还有一些竹简和帛书,它们并非作为装饰,而是真正被收藏、阅读的物件。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而好闻的气味
——是旧纸张特有的霉味、墨锭的清香、以及某种不知名的淡淡檀香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吸入口鼻,竟让人心神不由自主地安定下来。
书阁内的光线主要来源于几盏造型古雅的灯笼和书桌上的一盏绿罩台灯,光线柔和,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更让陈默感到惊异的是,这里的时间流速仿佛都变慢了。
外面世界的雨声、远处的车鸣,传到这里都变得极其微弱,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琉璃。
一种绝对的“静”,笼罩着整个空间。
他的目光瞬间被书阁中央,靠窗位置的一张宽大书桌吸引。
一位穿着灰色中式对襟上衣的老者,正背对着他,端坐在书桌前。
老者身形清瘦,坐姿挺拔,正微微俯身,手持一支毛笔,在一张宣纸上缓缓运笔。
他的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仿佛每一个提、按、转、折,都契合着某种天地至理。
陈默屏住呼吸,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他体内的“水”字符文和“知”字符文,却在此刻自发地加速流转起来。
“水”字符文让他清晰地感知到,这书阁内无处不在的“静”,并非死寂,而是一种如同深潭般内蕴生机的“动中之静”。
空气中弥漫的能量,如同温润的水流,平和而强大,滋养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每一寸空间。
“知”字符文则全力运转,试图解析这能量的构成和流转方式。
但他立刻发现,这能量场看似平和,实则结构极其复杂深奥,如同浩瀚星图,以他目前的能力,只能感受到其磅礴与和谐,却根本无法窥其堂奥。
这种感觉,比面对“影牙”那充满攻击性的探测波时,更加令人心生敬畏。
就在这时,书桌前的墨老,似乎写完了最后一个字,轻轻将毛笔搁在笔山上。
他没有立刻回头,而是静静地欣赏了一下自己的字,然后,仿佛不经意般,缓缓转过身来。
陈默终于看清了他的面容。
老者大约六十多岁的年纪,面容清癯,皮肤白皙,眼神深邃而平和,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智慧与岁月。
他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目光落在陈默身上,没有惊讶,没有审视,只有一丝淡淡的、仿佛早已预料到的了然,以及一丝极难察觉的,讶异。
那讶异并非源于陈默的闯入,更像是,对他身上某种特质的感应。
四目相对,空气中只有书页无声呼吸的声音。
墨老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陈默,似乎在等待他先开口。
他周身没有任何能量外放的压迫感,但那自然流露的沉静气度,却比任何威压都更能让人收敛心神。
陈默心脏微微加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