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忘忧阁所在的青石巷,陈默并未直接返回那间廉价的日租房。
墨老的话语如同警钟,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
“影牙”的阴影迫在眉睫,他不能再像无头苍蝇一样被动躲藏,必须主动寻找破局的机会,寻找快速提升实力的途径。
城市中心图书馆,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
这里人流稳定,环境开放,监控虽然密集,但主要是为了防盗和维持秩序,而非针对特殊个体。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海量的、公开的信息,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丝线索。
他办理了一张临时阅览证,找了一个靠窗且靠近逃生通道的偏僻位置坐下。
“不争”符文自然运转,让他看起来就像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前来查阅资料的学生或研究者。
他没有去碰那些敏感的、可能涉及异能或古老传承的禁区,而是将目标锁定在地方志、民俗传说、以及一些冷门的古代文化研究论文集上。
梁老和墨老都提及过,“道”藏于万物,线索可能就在最平常不过的文字之中。
他抽出几本厚重的大部头,摊开在桌面上,手指看似无意识地划过书页,实则“知”字符文已悄然启动。
不同于之前在忘忧阁时试图解析能量场,此刻他将“知”的力量集中于视觉和信息的瞬时处理上。
他的目光快速扫过一页页密密麻麻的文字,如同高速扫描仪,将海量的文字信息瞬间摄入脑海,再由“知”字符文进行初步的筛选、关联和提炼。
这是一种极其消耗精神力的运用方式,若非“俭”字符文同时在高效运转,维持着最低的能量消耗并加速精神恢复,他恐怕支撑不了几分钟。
额角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太阳穴传来隐隐的胀痛,但他眼神依旧专注。
大部分信息都是无用或重复的,关于本地历史的记载也多是些官方或流于表面的描述。时间一点点过去,就在他感到有些疲惫,准备稍作休息时,一段被夹在某本《江南民俗考》附录中的、看似不起眼的札记片段,引起了“知”字符文的注意。
“……每甲子,群星隐曜之时,七脉俊杰会于云深不知处,较技论道,谓之‘七脉会武’。胜者,可得先贤遗泽,或窥天碑之秘,乃年轻一辈鲤跃龙门之机……”
七脉会武!
陈默的心脏猛地一跳,精神瞬间振奋,连头脑的胀痛都减轻了几分。
他集中精神,仔细“阅读”着这段由“知”字符文捕捉并反馈的信息。
札记是用文言文写的,篇幅不长,语焉不详,更像是某种传说或逸闻的记录。
里面提到了“七脉”,提到了“较技论道”,提到了“胜者奖励”——“先贤遗泽”和“窥天碑之秘”!
天碑!
这个词让陈默呼吸一窒。
虽然他还不清楚“天碑”具体是什么,但能与“先贤遗泽”并列,且被墨老隐约提及与道文渊源颇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很可能就是能让他快速理解道文、提升实力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参与这“七脉会武”,意味着他能接触到“七脉”的其他人,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隐藏的世界,能获取资源和信息!
这无疑是应对“影牙”追捕、摆脱当前困境的一条明路!
兴奋过后,冷静迅速回归。札记中并未提及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方式。
只是模糊地说“每甲子”(六十年)、“云深不知处”。
这让他如何去寻?
他闭上眼,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强迫自己冷静思考。
这札记出现在这本民俗考中,或许并非偶然。
编纂者可能接触过里世界的一些边缘信息,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当作奇闻异事记录下来。
那么,谁才能真正确认这件事,并且知道具体的参与方式?
一个身影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脑海中——墨老。
是了!
墨老不仅知道“七脉”,其实力深不可测,地位显然不低。
他之前给自己的那张推荐帖……难道就是与此有关?
想到这里,陈默再也坐不住了。
他迅速将书籍归位,离开了图书馆。
再次回到青石巷尾,站在那不起眼的门洞前,陈默的心情与之前几次截然不同。
少了些试探和谨慎,多了几分明确的目标感。
他走进忘忧阁,墨老依旧坐在书桌前,似乎永远都在那里书写着。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去而复返的陈默,脸上并无讶异。
“前辈。”
陈默恭敬行礼,直接开门见山,
“晚辈在查阅古籍时,偶然看到关于‘七脉会武’的记载,提及胜者奖励丰厚,甚至可能接触‘天碑之秘’。不知此事是否属实?又该如何参与?”
墨老放下毛笔,目光平静地看着他:
“消息倒是灵通。不错,七脉会武确有其事,并非甲子一次,周期不定,由几大传承共同商定。近期,确实将有一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