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山西太原
华北的寒冬已至,但太原城内八路军总部的气氛,却比屋外的天气更加火热而复杂。
作战会议室里,炭火烧得正旺,大家围坐在巨大的华北地图前,每个人的脸上都混合着胜利的喜悦和面对新形势的凝重。
“同志们!”老总虚指向地图上那片看不见的太平洋区域,“半个月前,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美国已经正式对日宣战!小鬼子这下腹背受敌,其对华侵略政策也必然调整。总部判断,我军、日军、国军三方将进入一个战略对峙阶段,会有一段宝贵的‘平静期’。今天把大家聚起来,就是要统一思想,讨论一下未来这段时间,我们该怎么发展,怎么壮大!”
在场众人闻言,纷纷兴奋地议论起来。
过了一会儿,政委虚压示意:“大家也不要盲目乐观。国际形势巨变,对我们而言,是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参谋长接着分析:“日军为支持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正从华北大规模抽调精锐师团南下,这一情报已经确认。目前,保定、北平、天津等大城市的日军守备兵力,较半年前已减少了超过三分之一。”
“然而!”他话锋一转,指挥棒移向西面,“东线,保定的日军虽兵力减少,却大力加固防御工事,摆出固守待援的架势;西线,陕西的胡宗南部队活动频繁,山城方面更是给我们扣死了‘游而不击、占地为王’的帽子,四处宣扬我们要建立‘国中之国’!”
总指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高级指挥员,最终停留在跃跃欲试的李云龙和孔捷脸上:“所以,总部经过深入研究,决定我们未来半年,乃至一年的总方针是——对外守势,对内建设!”
他用手圈划出八路军控制的广阔区域:“我们现在地盘是大了,山西全境,冀中、冀南大片平原,人口近三千万,部队九十多万!但这地盘像个虚胖的汉子,底子薄得很!老百姓很多还吃不饱饭,甚至吃不上饭。部队的装备、后勤压力天大!所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再去攻城略地,而是要把已经吃下去的肉,好好消化掉,变成实实在在的肌肉!”
李云龙忍不住开口:“总指,鬼子兵力空虚,正是拿下保定,甚至一鼓作气攻克北平的好时机啊!”
“糊涂!”总指厉声道,“打保定?打北平?那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是牵动全国乃至国际视线的战略决策!要不要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这需要中央最高层根据全局形势来定,不是我们在这里拍脑子就能决定的!而且打了北平,岂不是正好被山城抓住把柄,给我们扣上个‘分裂’的帽子?到时候我们会多么被动?这就是为什么总部只命令在保定一线对峙,而不准贸然前突的原因!”
政治委员语重心长地补充:“同志们,要沉住气。我们现在出击,打赢了,重庆会说是‘冒险主义’,消耗抗日力量;打输了,更是万劫不复。当前,日军主力南下,我们获得了宝贵的战略发展期。我们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全力发展生产,建设巩固的根据地,这才是对革命最有利的选择!切忌盲目自大,贪功冒进!”
会议最终确定了未来半年的总方针:对外采取守势,避免摩擦;对内全力建设,夯实根基。
会议结束后,张浩宇被单独留了下来。领导们需要听取他关于如何解决根据地巨大物资需求的具体方案。
张浩宇阐述了他深思熟虑的“时空贸易”计划——利用时空差价,做药品生意。
“我们可以用之前缴获和收集的黄金、古董作为启动资金,回到我的时代变现,然后采购或委托生产在这个时代堪称神药的青霉素(盘尼西林) 和磺胺,再带回1940年。通过绝密渠道,高价卖给急需药品的重庆方面、日占区黑市,甚至国际市场。”
“重庆的高官、富商,还有日占区的汉奸头目,他们惜命如金,为了这种‘救命神药’,肯定愿意拿出他们囤积的黄金、古董甚至战略物资来交换。”
张浩宇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一旦这个模式运转起来,就能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我们用赚来的巨量黄金古董,回到现代变现成海量资金,然后就可以采购机床、发电机、钢铁、化肥、种子、粮食、药品、棉花、布匹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彻底解决根据地的建设瓶颈。”
“即使以后青霉素不那么值钱了,我们还可以卖更新一代的抗生素,或者其他在这个时空具有高附加值的物品。”
“而我们通过消灭敌人获得的积分,则专注于兑换新式装备、特殊装备,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关键支出。”
总指听得目光炯炯,一拍大腿:“好个‘以敌之财,养我之兵’!这买卖做得!比抢鬼子的运输队还要痛快!”
很快,一个由张浩宇直接负责、代号“源泉”的绝密行动小组迅速成立,开启了这场跨越时空的贸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