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开启时浮现的古老警告文字,如同冰水般浇熄了初获突破的兴奋,给整个“寻踪者”行动队蒙上了一层凝重的阴影。林凡安全返回岸边后,营地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反而立刻进入了更高级别的戒备和更深入的分析状态。
临时指挥中心帐篷内,气氛严肃。中央的大屏幕上,分屏显示着水下高清摄像机从石门缝隙内拍摄到的甬道入口影像、声呐扫描的初步结构图、以及吴教授正在紧急破译的那些古老文字的放大照片。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因和紧张的气息。
“甬道初段约十米,呈向下倾斜十五度,砌石工艺精湛,接缝严密,与拱门风格一致,属于同一时期建造。”地质学家指着声呐图分析道,“但十米后,声波信号出现严重衰减和扭曲,无法有效探测。有两种可能:一是结构发生转折或进入开阔空间;二是……存在强烈的能量干扰场。”
沈博士的能量监测数据支持第二种可能:“石门开启后,门内空间的背景能量辐射值比门外湖水高出两个数量级,而且频谱极其复杂,包含大量无法识别的低频脉冲和高频谐波。这种环境对电子设备是严峻考验,对人体也可能产生未知影响。”
众人的目光聚焦到吴教授身上。他戴着老花镜,伏在案前,对照着几本厚厚的古籍和电子词典,仔细研究那些由乳白色光晕构成的文字照片。
“文字体系……非常古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但带有明显的祭祀和契约特征。”吴教授的声音带着发现的激动,“我只能结合上下文和象形部分推测大意:‘血脉已得认可,汝为传承者,可入此门’……‘然,核心封印未至解时,深处沉睡着大恐怖’……‘务必谨慎,务必谨慎’。”
他抬起头,神色无比凝重:“这不仅仅是警告,更像是一种……来自远古守门人的忠告。门后封印的东西,连建造者都视为极大的威胁。”
“传承者……”林凡轻声重复着这个词,感受着其中沉甸甸的分量。这似乎进一步印证了他与“共鸣者”之间的特殊联系。
“林顾问,”山猫看向林凡,语气严肃,“根据目前情况,我建议暂缓深入探索。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抗干扰探测设备、针对性的防护服,以及应对未知生物或能量威胁的预案。贸然进入,风险不可控。”
苏晚晴也担忧地看着林凡,虽然没有说话,但眼神已说明一切。
林凡沉默了片刻。他理解大家的顾虑,石门后的未知确实令人畏惧。但一种强烈的直觉,混合着【星核共鸣】对门内深处某种存在的微弱感应,告诉他停滞不前可能意味着错失良机,甚至可能让“青云会”抢先一步。那“深处的大恐怖”,是否也与“心钥”有关?是否是“青云会”的目标?
“山猫说的有道理,准备必须充分。”林凡最终开口,目光扫过众人,“但我们不能无限期等待。我建议,制定一个分阶段探索计划。”
他走到屏幕前,指着甬道入口的影像:“第一阶段,先对甬道入口十米内的安全区域进行详细勘察。使用加装抗干扰屏蔽的遥控机器人,采集空气、墙壁样本,尽可能获取更多关于这个遗迹建造者、年代和用途的信息。同时,后方加紧调配深地探测设备和专业防护装备。”
“第二阶段,待装备到位后,组织精干小队,佩戴最强防护,进入甬道,逐步推进,建立前进基地,实时监测环境变化。一旦发现不可控风险,立即撤退。”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确认‘心钥’是否存在、状态如何、以及‘青云会’是否已经触及。而不是盲目地解开所有封印。”
这个务实而谨慎的计划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周明远司长在远程连线中也表示了认可,并承诺会以最快速度调集所需资源。
行动计划确定后,营地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山猫负责安全警戒的升级和应急预案的细化;技术团队开始调试现有的、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的履带式侦察机器人;吴教授和沈博士则继续深入研究那些警告文字和已获取的数据,试图找到更多关于“封印”和“大恐怖”的线索。
林凡没有休息,他再次来到湖边,独自坐在一块岩石上,远眺着墨蓝色的湖面。开启石门的经历,让他对自身的能力和使命有了更深的思考。那种血脉共鸣的感觉如此真实,仿佛某种沉睡的基因被唤醒。系统、共鸣者、远古遗迹、心钥……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线索,似乎正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
他尝试更深入地感知石门后的空间,但那股强大的能量干扰如同厚厚的帷幕,阻挡了他的探知。只能隐约感觉到一种极其庞大、古老且……悲伤的能量底蕴,沉在极深的地下。
几个小时后,加装了额外屏蔽层的侦察机器人准备就绪。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机器人被缓缓放入水中,在“水鬼”的远程操控下,再次潜向湖底石门。
指挥帐篷内,屏幕上的画面随着机器人的下潜而晃动。由于能量干扰,画面不时出现雪花和抖动,但基本能看清周围环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