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窗台,李四就揣着崭新的红封面笔记本出了门。帆布包里还塞着三样东西:补好的旧账本、半斤王大爷最爱吃的核桃酥,还有一叠写满邻居 “催更” 留言的便签纸 —— 这是他昨天特意挨家挨户收集的,字里行间全是 “想念王大爷的字”“求更小区故事” 的真切期盼。
去王大爷儿子家要坐半小时公交,李四攥着包带的手心全是汗。一方面是紧张 —— 虽然上次追跑后算和解了,但他还是怕王大爷还在气账本被卖的事;另一方面是激动 —— 自从开始写 “小区日常”,他才真正明白王大爷那些文字的分量,要是能说服老爷子继续写,不仅能满足邻居,说不定还能做成一桩稳当生意。
公交在小区门口停下,李四按照王大爷儿子给的地址找到单元楼。刚按下门铃,就听见门里传来熟悉的拐杖声,紧接着是王大爷的声音:“谁啊?”
“王大爷,是我,李四。” 他的声音有点发颤。
门 “咔哒” 一声开了,王大爷穿着灰色的棉背心,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看见他先是一愣,随即嘴角扯出点笑意:“你小子怎么来了?还真来陪我下棋啊?”
“不光是下棋,我来给您赔罪。” 李四连忙把帆布包递过去,“这是新笔记本,跟您原来的一模一样;还有您爱吃的核桃酥,我特意去老铺子买的;还有这些…… 都是邻居们让我带给您的话。”
王大爷接过包,翻出便签纸眯着眼看,看着看着,原本紧绷的脸慢慢柔和下来。“张大妈这字还是这么歪歪扭扭。” 他指着一张便签笑出声,“还有老李头,说想我写他赢棋的事儿,净挑好听的记。”
“大家都盼着您接着写呢。” 李四跟着笑,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我这几天试着写了点‘小区日常’,可大家总说少点味儿,说还是您写的实在。” 他顺势把自己写的本子递过去,“您看看,这是我写的,总觉得没您写的生动。”
王大爷接过本子翻了两页,手指在纸页上轻轻摩挲:“字迹是糙了点,但事儿记的挺全。” 他抬头看了看李四,眼神里带着点欣慰,“你这孩子,倒是比以前细心了。”
“都是您教的。” 李四挠了挠头,鼓起勇气说出酝酿已久的想法,“王大爷,我有个提议,您要是愿意接着写,我就帮您卖,赚的钱咱们一人一半。您不用操心卖的事,我每周来取稿子,打印装订好,在小区摆摊卖,还能寄给外地的邻居 —— 上次买您账本的宝妈说,她老家亲戚都追更呢!”
王大爷的手猛地一顿,核桃酥从纸包里掉出来两块。他弯腰捡起来,看着李四认真的眼神,沉默了半天没说话。窗外的风掀起窗帘,吹动了桌上的旧照片 —— 那是去年小区聚餐时拍的,王大爷坐在中间,身边围着笑哈哈的邻居,李四站在最边上,手里还举着个没吃完的茶叶蛋。
“我都多大年纪了,哪还有精力写啊?” 王大爷叹了口气,把笔记本放在桌上,“眼睛花了,写两页就酸,而且我儿子家事儿多,也没那么多功夫琢磨小区的事。”
“这些都不是问题!” 李四连忙说,“您要是眼睛酸,我给您带老花镜;要是没时间找素材,我每周把小区的新鲜事记下来给您当参考;写累了就歇着,不用赶进度,邻居们都能等。” 他从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素材本,“您看,这是我这两周记的素材,有张大妈跳广场舞赢了比赛,还有小宝考了双百,都是现成的故事。”
王大爷翻开素材本,看着上面歪歪扭扭却密密麻麻的字,眼眶有点发热。他退休后总觉得日子空落落的,记账本其实是想给自己找点事做,没想到这些琐碎的文字竟然能被这么多人惦记。尤其是看到 “王大爷修健身器材” 那段,他忍不住摸了摸纸页,那是他临走前偷偷做的,没跟任何人说,却被李四记在了心里。
“赚不赚钱的倒无所谓。” 王大爷的声音有点沙哑,“我就是怕写不好,辜负大家的期待。”
“您放心,您写的肯定好!” 李四连忙说,“上次您的账本,就算是记流水账,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再说有我帮您打打下手,肯定没问题。” 他想起什么,又补充道,“要是您同意,我们还能把写好的稿子整理成合集,送给小区的老人当纪念,多有意义啊。”
王大爷没说话,拿起新笔记本翻了翻,红封面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像极了他刚退休时买第一本账本的样子。那时候他还在担心退休后的日子太冷清,现在才知道,只要心里装着邻里,日子就永远不会寂寞。
“行,我试试。” 他终于点了点头,“但我丑话说在前头,写得慢不说,要是写不好,你可别怨我。”
“太好了!” 李四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您放心,不管写多慢,大家都等着看!”
王大爷看着他雀跃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这小子,比我孙子还急。来,先陪我下盘棋,赢了我再跟你说怎么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