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风带着梧桐叶的凉意,吹在李四汗湿的后背上,舒服得他忍不住叹了口气。他骑着电动小推车往家走,车斗里的不锈钢盆和玻璃碗都洗得锃亮,叠得整整齐齐,张大妈送的太阳花用塑料袋罩着,花瓣上还沾着傍晚的露水,在夕阳下泛着淡粉色的光。大黄跟在车后,时不时叼起路边的小石子又放下,尾巴摇得像朵不停旋转的小黄花。
路过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时,他停下车,买了一包平时舍不得抽的烟 —— 今天心里高兴,想犒劳一下自己。便利店老板笑着说:“李四,今天冰粉卖得不错吧?看你喜气洋洋的。”
“托您的福,还行!” 李四笑着点头,心里的暖意又浓了几分。
回到家,他先把车斗里的东西搬进屋,把太阳花摆在窗台上,和小虎他们画的摊位设计图并排放在一起,看着就舒心。然后把不锈钢盆和玻璃碗擦干,放进橱柜里 —— 每一个碗都擦得能照见人影,这是他从摆摊第一天就养成的习惯,翠花说 “干净的家伙什才能做出干净的吃食”。
大黄蹲在旁边,仰头看着他,喉咙里发出 “呜呜” 的请求声。李四笑着从冰箱里拿出早上剩下的馒头,掰成小块喂给它:“今天表现不错,奖励你的。” 大黄叼着馒头,趴在地上慢慢嚼,眼睛却一直盯着他手里的钱袋。
李四坐在桌前,把钱袋放在桌上,深吸了一口气。这才是他今天最期待的时刻 —— 算钱。他先把钱袋里的钱倒出来,铺了满满一桌子,有皱巴巴的一元、五元纸币,也有亮晶晶的硬币,还有几张崭新的十元、二十元,是城管和邻居们付的。
他找来三个小盒子,分别贴上 “当日收入”“前期结余”“装饰专款” 的标签 ——“装饰专款” 里装的是邻居们多给的钱,专门用来买摊位装饰的东西。然后开始分类清点:
先数 “当日收入”。一元纸币一张一张地数,一共是 86 张,86 元;五元纸币 32 张,160 元;十元纸币 18 张,180 元;二十元纸币 12 张,240 元;五十元纸币 2 张,100 元;还有硬币,一角的、五角的、一元的,数了三遍,一共是 43 元 5 角。加起来一算,当日收入是 86+160+180+240+100+43.5=809.5 元。
“这么多?” 李四眼睛一亮,他原本以为今天最多卖 600 元,没想到因为城管的 “带货” 和邻居们的捧场,竟然多卖了两百多。他拿起一张二十元纸币,摸了摸,这是李队买冰粉时付的,还带着点体温的余温,他忍不住笑了起来。
接着数 “前期结余”。这是他之前卖冰粉攒下的钱,加上卖二手货和故事集剩下的钱。他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旧铁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沓沓整理好的钱。他把这些钱倒出来,仔细清点:卖二手货和故事集的结余是 620 元;前一周卖冰粉的纯利润是 980 元;加起来一共是 620+980=1600 元。
然后是 “装饰专款”,里面有张大妈给的 4 元、王婶给的 5 元、老吴给的 10 元,还有其他邻居多给的,一共是 58 元。
现在算总账:当日收入 809.5 元 + 前期结余 1600 元 + 装饰专款 58 元 = 2467.5 元。
“两千四百六十七块五毛!” 李四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反复算了三遍,确认没有算错,才把钱小心翼翼地放进铁盒里,锁好。他看着铁盒,眼睛里满是光亮,这是他来小区摆摊以来,攒下的最多的一笔钱,比他之前在工地打零工一个月赚的还多。
他拿起桌上的记账本,翻开第一页,上面记着他第一次摆摊卖茶叶蛋的收入:“第一天,卖茶叶蛋 12 个,收入 18 元,成本 15 元,纯利润 3 元。”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有点难,但再试试。” 那时候的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煮茶叶蛋,推着旧自行车在小区门口叫卖,有时候一天也卖不了 20 元,还被人嫌弃 “茶叶蛋太甜”,差点就放弃了。
翻到中间几页,是卖二手货和故事集的记录:“二手书卖了 35 本,收入 175 元;旧玩具卖了 20 个,收入 120 元;故事集印了 200 本,卖了 180 本,收入 1440 元,成本 600 元,纯利润 840 元。” 这部分收入让他第一次尝到了赚钱的滋味,也让他认识到 “踏实做事” 的重要性 —— 王大爷说 “写故事要真,做生意也要真”,他一直记在心里。
再往后,就是卖冰粉的记录了。从最开始每天卖 30 碗,收入 150 元,到后来每天卖 80 碗,收入 480 元,再到今天的 809.5 元,数字一天天上涨,他的信心也一天天足了。记账本上还画着小小的桂花图案,是翠花教他画的,说 “画个记号,以后看着也开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