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幸福里小区的健身广场上,李四举着手机,正蹲在花丛边拍一只扑棱着翅膀的蝴蝶。他最近迷上了拍短视频,总觉得小区里藏着不少值得记录的烟火气,可拍了半个月,每条视频的播放量都没超过五百,这让他有些泄气。
“哎,又没流量。” 李四对着手机屏幕叹口气,刚要收起设备,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细碎的抱怨声。他抬眼望去,只见张奶奶正抱着一个老式收音机,蹲在石凳旁发愁,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焦急。张奶奶今年七十二岁,儿子在外地工作,平时就她一个人住,是小区里出了名的独居老人。
李四扛着手机走过去,笑着打招呼:“张奶奶,您这收音机怎么了?”
张奶奶抬起头,看到是李四,无奈地摆摆手:“别提了,昨天还好好的,今天一开机就没声了。我跑了小区外三家维修店,要么说没法修,要么说要等一个星期,还得收五十块维修费,这破收音机买的时候才一百多呢。”
李四接过收音机掂了掂,外壳已经有些掉漆,按钮也磨得发亮:“我帮您看看?” 他其实对电器一窍不通,但看着张奶奶期盼的眼神,还是硬着头皮拧开了后盖。里面的线路密密麻麻,他戳了戳几个看起来松动的接头,再按下开关,依旧没任何反应。
“对不起啊张奶奶,我也不会修。” 李四有些不好意思地把收音机递回去。
就在这时,旁边的健身器材区传来孩子的哭闹声。李大爷正拽着三岁的孙子小宝往家走,小宝赖在滑梯上不肯动,李大爷累得直喘粗气:“乖孙子,爷爷还要去买菜做饭,你爸妈今晚加班,咱们得早点回家。”
小宝抱着滑梯栏杆嚎啕大哭:“我不要回家,我要再玩会儿!”
李大爷急得直跺脚,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爷爷年纪大了,抱不动你了,再不走菜摊就收了。”
李四见状,赶紧放下手机过去帮着哄小宝:“小宝乖,叔叔明天带糖来陪你玩,今天先跟爷爷回家好不好?” 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小宝哄得松了手。
李大爷连声道谢:“多亏你了小李,不然我真没办法。现在年轻人工作忙,我们这些老人带孩子真是力不从心,想找个人搭把手都难。”
李四看着李大爷牵着小宝蹒跚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仍在摆弄收音机的张奶奶,心里突然一动。他打开手机相册,翻出最近拍的素材:有王阿姨拎着两大袋菜爬楼梯时累得直喘气的样子,有赵爷爷因为不会用手机交水电费而在物业办公室急得团团转的画面,还有好几个邻居在他视频评论区留言 ——“小区要是有个帮忙代收快递的就好了,我总加班赶不上”“老人腿脚不方便,要是能帮忙买点药就好了”“孩子放学后没人接,真是愁人”。
这些画面和留言像拼图一样在他脑海里凑在一起,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他猛地一拍大腿,差点把手机扔在地上:“有了!开个便民服务站!啥都帮着干!”
“你说啥胡话呢?” 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李四回头一看,翠花正拎着一篮子刚买的青菜走过来。翠花是李四的发小,两人住在同一个小区,平时总爱互相打趣。她放下菜篮子,瞥了一眼李四手里的手机:“你连自己家漏水的锅都修不好,还开服务站帮别人?别到时候坑了邻居,让人戳脊梁骨。”
李四挠了挠头,刚才燃起的热情被浇了大半,但还是梗着脖子反驳:“我修不好锅,不代表不能找会修的人啊!你看张奶奶修收音机难,李大爷带孩子难,还有那么多邻居有各种麻烦,这服务站要是开起来,肯定能帮上大忙。”
“找会修的人不要钱啊?场地不要钱啊?你以为开服务站是过家家呢?” 翠花翻了个白眼,拿起一棵青菜择了起来,“上个月你帮王阿姨修水管,把人家水管掰断了,最后还是花两百块请师傅来修的,忘了?”
李四的脸一下子红了。那事儿确实是他的黑历史。上个月王阿姨家厨房水管漏水,给他打电话求助,他自告奋勇上门,结果不仅没修好,反而把水管接口掰断了,弄得厨房满地是水。最后王阿姨没怪他,但他心里一直挺过意不去。
“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李四小声嘀咕着,心里却犯起了嘀咕。翠花说的没错,开服务站确实需要钱、需要人、需要场地,这些他都没有。他蹲在地上,看着手机里邻居们的留言,心里像被猫抓一样难受。难道就因为自己没本事,就眼睁睁看着大家有困难没人帮吗?
他在石凳上坐了整整一个小时,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期间,又有两位老人来问他能不能帮忙调手机字体,还有一个年轻人托他帮忙代收快递 —— 对方要去外地出差,快递明天就到。李四一一应下来,心里的念头越来越坚定:不管多难,这便民服务站必须开起来。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走到正在和张奶奶聊天的翠花面前:“翠花,我知道开服务站难,但我想试试。你要是不放心,就监督我,要是我做得不好,你随时骂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