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舟坞内,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唯有那艘暗银色的巡天方舟如同沉睡的古兽,在众人日以继夜的努力下,逐渐被唤醒其深藏的活力。李铮凭借与灵枢深度联结所获得的权限,以及自身涅盘之力对灵族造物独特的亲和性,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彻底突破了方舟核心的最后一道灵性枷锁。
并非强行破开,而是一种水到渠成般的“接纳”。当李铮的神念携带着融合了新生法则意蕴的灵谐波动,最后一次抚过那冰冷的核心时,整个方舟内部仿佛发出了一声满足般的轻微嗡鸣。无数原本黯淡或规律闪烁的灵纹,在这一刻齐齐亮起了柔和而稳定的光芒,尤其是船尾那环状结构,开始荡漾起水波般的空间涟漪,一股磅礴却内敛的能量波动,如同复苏的心脏,开始有力而平稳地搏动。
“成功了!核心已完全激活,灵能回路运转正常!”张乾紧盯着面前数十面由水镜术构成的监控光幕,上面瀑布般流淌着方舟各个系统的状态参数,声音因激动而带着一丝颤抖。他和他带领的团队,已经能够初步解读这些源自灵族技术的复杂信息。
玄玑真人、白辰长老、李铮以及深空探索预备队的核心成员,此刻都齐聚在方舟旁。望着这艘仿佛被注入了灵魂的庞然大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期待。
“给它起个新名字吧。”玄玑真人抚须道,目光深邃,“它已不再是灵族的‘巡天方舟’,而是我焦炎境驶向星海的第一艘船,是承载我等希望与未来的方舟。”
众人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李铮。这艘方舟的复苏,他居功至伟。
李铮凝视着流线型的船身,感受着其中与自己血脉相连般的灵谐共鸣,沉吟片刻,道:“古籍有云,‘星槎’乃往来星河之仙家宝筏。此舟虽非木石所造,其行却欲渡茫茫星海,其意相通。不若便称其为——‘涅盘星槎’?”
“涅盘星槎……好!此名甚好!”玄玑真人眼中精光一闪,抚掌赞同,“既寓我焦炎境涅盘重生之意,又合其星海航渡之能!”
名称既定,一股无形的气运仿佛也随之凝聚。从此刻起,这艘灵族遗宝,便正式成为了焦炎境文明的一部分,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名字。
接下来的日子,涅盘星槎成为了整个守望堡,乃至整个焦炎境关注的绝对核心。深空探索预备队的成员,在柳烟、林锋的带领下,开始分批进入星槎内部,进行适应性和操控训练。
星槎内部空间远比外部看上去更为广阔,运用了极其高明的空间拓展技术。核心操控室位于船首,视野开阔,并非通过舷窗,而是通过一整面由灵能构成的、可以随意切换视角和缩放倍率的“观星壁”。操控方式也迥异于修真界常见的法宝,并非依靠神识直接驾驭,而是通过分布在操控室四周的数十个灵纹操控节点。操作者需要将自身灵力或神念,以特定的频率和结构注入这些节点,才能驱动星槎的各项功能。
这需要极高的灵能掌控精度和对灵谐波动的理解。预备队员们最初无不感到棘手,操纵起来磕磕绊绊,星槎时常像喝醉了酒般在空中歪歪扭扭。但在李铮的耐心指导和众人不懈的努力下,进步亦是飞快。尤其是曦光,她对灵能波动天生敏感,很快便成为了除李铮外,对星槎操控最为娴熟的人。方寒则凭借其特殊感知,能提前预判星槎能量流动的细微变化,为平稳操控提供了另一重保障。
与此同时,张乾团队对星槎导航系统的修复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激活了星槎内置的“周天星图仪”,虽然其中关于焦炎境周边星域的大部分数据都因年代久远或人为抹去而残缺不全,但基本的星位参照和距离测算功能尚存。更重要的是,他们结合星尘剑阁传承的古老星象知识,以及玄玑真人以神通推演出的周边星域大致图谱,初步绘制出了一份以焦炎境为中心、辐射周边数个星域的简陋星图。
星图上,焦炎境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光点,周围标注着几处可能存在灵族其他前哨站或资源点的模糊区域,以及……那三道“秩序注视”大致来源方向的警示标记。
这份星图虽然简陋,却象征着焦炎境文明终于将目光投向了家门之外的无垠世界。
三个月后,涅盘星槎首次试航的日子终于到来。
此次试航目标明确:不进行超远距离空间跳跃,仅在焦炎境所在的恒星系内进行机动性、防御性及基础探测功能测试,并尝试靠近星系边缘,实地观测界外虚空,验证星图仪的准确性。
所有参与者和知情者都明白,这看似简单的一小步,对于焦炎境而言,却是文明史上的一大步。
清晨,涅盘星槎在低沉的灵能嗡鸣声中,缓缓驶出地下舟坞,悬浮于守望堡上空。流线型的暗银船体在初升的(模拟)朝阳下,反射着冷冽而威严的光芒。堡内无数修士和凡人仰头观望,目光中充满了敬畏、自豪与期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