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蛙崽、封神榜敕封神灵,无异于开启一个崭新时代。
“亦可能,这世界藏有不为人知的秘辛。”
上郡。
新筑的长城在不远处巍然屹立,沿群山逶迤,蜿蜒无尽。
雄关漫道接天,浮云散落天际。
大秦帝国北方兵团统帅——大将军蒙恬,正背倚长城,手按长剑。
他极目远眺,但见芳草萋萋,牧马悠然,黄河落日 。
一股磅礴、厚重、苍凉、豪迈之气自胸中涌起。
蒙恬奉旨率三十万秦军戍守长城,以御匈奴。
转眼间,他离开咸阳已整整五载。
这五年间,帝国可谓沧海桑田。
条条通衢与水渠相继竣工,贯通四方。
一座座宫阙城池巍然耸立。
作为大秦的守护者与筑城人,蒙恬胸中翻涌的万千心绪,难以尽述。
但他心底,亦藏着一丝隐忧。
骤然间,急促的马蹄声划破天际的宁静,惊起阵阵飞鸟。
蒙恬霍然起身,极目远眺。
透过茂密枝桠,但见天地相接处——
一队精骑踏尘而来,蹄声如雷,扬起漫天黄沙。
蒙恬凝视片刻,面色渐沉。
那是大秦的铁鹰锐士。
铁鹰锐士,乃秦军精锐中的精锐方能获得的殊荣。
此制由司马错仿魏武卒而创。
大秦百万雄师之中,迄今仅遴选千人。
铁鹰锐士不仅剑术超群,
更要精通马战步战,任何兵器到手皆能运用自如。
堪称大秦的兵中之王!
这些锐士,唯始皇可调动。
蒙恬即刻率众相迎。
“大将军,监国诏令!”
九原大营。
徐冶随人步入五日前来过的监军行辕。
彼时他曾在此谒见扶苏、蒙恬,转述赢无限的“预言”,恳请扶苏返回咸阳。
徐冶满怀希冀而来,
自以为将立大功。
不料,
扶苏听罢非但拒绝返京,更斥其妖言惑众、扰乱军心,欲将他就地正法。
两年前扶苏离京时,始皇尚且年富力强,正雄心勃勃地筹划第六次南巡。
扶苏绝难相信,短短两年光阴,始皇竟会病逝。
他更怀疑,
此乃咸阳城中有人设局,欲诱他返京,使始皇愈发厌弃于他。
历经数次劝谏未果反遭斥责后,来到九原的扶苏开始沉心自省。
扶苏深受儒家思想浸润。
若以后世眼光观之,他堪称理想丰盈、饱读诗书的文雅君子。
他未曾亲历战火,
亦无始皇幼年险象环生的遭遇。
他的童稚与少年时光,皆在咸阳宫中随淳于越等博士修文习礼。
若一切顺遂,他本可待始皇千秋之后,安然继承大统,践行理想。
然世事岂能尽如人意。
随着朝堂之上围绕分封与郡县之议、儒法之争日趋激烈,
乃至出现讥讽始皇、动摇统治的妄言——
秦始皇终于下定决心,明确将定为帝国的主导思想。
为此,始皇将扶苏的老师淳于越等四百六十余名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
扶苏难以忍受,毅然进谏:这些儒生都尊奉孔子学说。
如今陛下以严法惩治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动荡不安。
始皇大怒,将扶苏贬到九原担任监军一职。
在九原的日子里,扶苏时常反思过去。
每当想起老师淳于越的死,他就感到深深的恐惧。
始皇会不会因为厌恶他,也将他赐死?到那时,他该怎么办?他能反抗吗?
人的一生会经历四个阶段:心比天高的无知快乐与希望;不甘人后的奋斗与煎熬;毫无回报的愤懑与失望;最后是坦然的平凡和颓废。
在这种心境下,扶苏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他失去了往日的飞扬激昂,也失去了在咸阳参政时的胆魄与锐气。
就像一块被磨去棱角的石头,他变得忧郁而软弱。
对始皇,他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以及隐藏的怨恨。
这些复杂矛盾的情绪,使扶苏对徐冶的到来和劝说极为反感。
回咸阳?他眼前浮现出淳于越等四百多人被坑杀、鲜血染红大地的场景。
他宁愿留在这苦寒之地,与天地为伴,与牧民为友。
幸好当时蒙恬在场。
他制止了扶苏,建议先将徐冶控制起来,同时联系他的弟弟蒙毅查明真相。
若是假的,就将徐冶交给始皇处置;若是真的...
古代通讯十分不便,尽管始皇修建了九条驰道贯通天下,消息仍要靠快马传递。
就在蒙恬和扶苏等待蒙毅回信时,咸阳的诏令先到了。
喜欢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