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你也听过我的歌?”
邢家栋腼腆一笑:
“说实话,我对音乐不太感兴趣,但我对象喜欢,我就跟着听了一些。
她特别喜欢你的歌,一会儿帮师兄签个名。”
孙祺笑着点头:
“没问题,要多少签多少。”
“不过说真的,你的歌确实不错,我听多了也能跟着哼两句。
就那个……那个……”
邢家栋拍着脑门努力回想,突然恍然大悟:
“对了!那个‘喝过风,吹过沙’!”
孙祺一脸无奈。
好一个“喝过风,吹过沙”。
一旁的康宏磊突然纠正道:
“那是‘饮过风,咽过沙’。”
孙祺更惊讶了,转头看向康宏磊,满脸不可思议。
康宏磊也是一脸惊讶地望着孙祺。
“这歌是你唱的?”
孙祺心想:不然还能是谁唱的?
他点点头:“对,康导,是我唱的。”
见康宏磊仍不信,孙祺干脆当场哼了两句:
“我饮过风咽过沙,
浪子无钱逛酒家,
闻琵琶谁人画,
不再春风如寒鸦……”
听到孙祺开口唱歌,康宏磊这才相信了,心里很惊讶。
这首歌最近特别火,街上经常能听见,传唱度很高。
歌词写得也挺有味道,哪个男人年轻时没点浪子心气呢。
邢家栋刚才记错了歌词,倒也没觉得尴尬,毕竟都是师兄弟,没什么好在意的。
“你看,小祺,连康导都听过你的歌,你现在真红了。
专辑卖了多少张?”
“上市一个多月,大概五十多万张。”
“真不错,恭喜你。”
一旁的康宏磊听到“五十多万张”,表情微微一滞,若有所思。
一个多月,五十多万张——他虽然不常在音乐圈混,但多年在影视行业,身边也有做音乐的朋友。
这个销量意味着什么,他大致清楚,年度前十基本没问题。
现在唱歌比拍戏赚钱多了。
眼前的孙祺,简直就是个移动金库。
他心里冒出一个念头,但又不好直接开口。
坐在那儿东拉西扯,整个人坐立不安,最后还是没忍住,把话问了出来。
这也就引出了之前想请孙祺投资的那一幕。
话一出口,他有点后悔,但也没办法收回。
他太想把这部剧做得更好。
每个导演都把自己的作品当成亲儿子,谁不想它出彩呢?
既然已经说出来了,康宏磊干脆放开讲起了他对这部剧的构想:什么成长史诗、男人情怀、部队支持、实弹拍摄、用战争场面吸引观众……简直把孙祺当投资人忽悠。
孙祺并不傻。
《士兵突击》哪有什么大场面?说到底也就是模拟对抗。
而且他知道这部剧后来的结果——口碑不错,但卖得一般。
拍完后没人买,前几轮都是低价处理,即便后来火了,也只是勉强回本。
从投资角度看,根本不算划算。
不赚钱的事,谁愿意干?他又不傻,这次来主要是拓展人脉、混个脸熟。
他已经够意思了,甚至可以不要片酬,但总不能自己倒贴钱吧。
世事难料。
孙祺不便当面拒绝,只能客套几句,说这事关系重大,需要回去好好考虑,暂时无法立刻答复。
康宏磊也明白,再追问就显得咄咄逼人了,不合适。
况且他酒醒了不少,心里有些后悔——哪有第一次见面就借钱的?这部戏很多人都不看好,一投就是近百万,万一失败——眼下看来失败可能性很大,这不是坑人吗?
……
饭局结束,孙祺和康宏磊协调了档期。
孙祺需要十天宣传,之后才能进组。
康宏磊表示没问题,剧组一周后开机,几天时间影响不大。
孙祺回家睡了一觉,养足精神,第二天便开始了全国宣传之旅。
在与太合麦田的工作人员商议后,他调整了几座城市的宣传顺序,优化了行程安排。
第一站还是沪城,接着去金陵、江城,再往南到羊城,最后到达天府。
之后不再回京城,直接前往滇南加入《士兵突击》的拍摄工作。
第二轮宣传吸取了京城的经验,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提前租好音响设备,避免现场歌迷要求孙祺唱歌。
事实证明这个准备非常正确——几乎每场签售会都异常火爆。
除了个别学校因场地限制无法安排,孙祺大多数时候都会应观众要求,现场唱一两首歌。
随着宣传的推进,《我的天空》专辑销量果然如刘总监所料,止住了下滑趋势,甚至略有回升。
宣传效果明显,但孙祺累得不行。
每天三场活动,遇到特殊情况晚上还要加场,连日奔波,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但事情已经这样,只能咬牙坚持。
在江城站,下午的签售会刚开始就下起了大雨。
原定的露天场地无法使用,活动只好匆匆取消。
回到酒店还不到五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