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开分8.5,五天后上万条评论后,评分仍稳定在8.3左右。
多位知名影评人陆续发表评论,引发各大娱乐媒体争相转载。
比如《龙啯电影报道》的专业影评人张利就撰文评价道:
“影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平凡却动人的故事。
男主角孙祺和他的朋友们都暗恋着班里那个美丽文静的女生(由神仙姐姐刘一非饰演)。
这群少年怀着各自的心思,用自以为有效的方式表达爱意。
他们懵懂天真,对爱情充满憧憬,渴望与心仪之人相守。
然而时光流逝,直到最后谁也没能赢得她的心。”
多年后,这群老友再次聚首,亲眼看到心中曾经的女神嫁给了一个年长许多、面容普通的男人。
那一刻,青春彻底画上句点。
影片的最后一幕定格在厚厚的红包上,上面写着“新婚快乐,我的青春”八个字。
正是这种简单而真实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我们年轻时也总是被班里那个清秀优秀的女孩吸引,但这样的感情往往没有结果。
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唤起了我们自己的回忆——课堂上的点滴、考试的压力、传纸条的小动作、低声细语的交谈、少年特有的张扬、取得好成绩时的喜悦,所有细节都那么生动,仿佛就在昨天。
这是一部充满真诚与诚意的作品,值得慢慢品味,从其中我看到了华夏电影未来的希望。
——
华夏电影报道,张利
观众们的反应也非常热烈,每个人都在光影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感共鸣。
“坐在电影院的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真正怀念的可能不是某个人,而是那个曾经沉浸在这段时光里的自己。
那些斑驳的课桌椅、那个爱调皮的同学、那个一直埋头学习的背影、为生活奔波的父母,还有那个虽然模糊了脸庞却仍让嘴角不自觉上扬的某人。”
最受好评的影评聚焦于影片中那句带有遗憾的台词:“成长最残酷的地方在于,同龄的女孩总是比男孩更早成熟,而这份成熟,常常让男孩们不知所措。”
很多观众被影片中真挚的情感打动:“五个曾喜欢女主角的男生在婚礼上的对话让我感动——‘如果真的爱一个女孩,还要真心祝她幸福?这根本不可能。
像我们这样暗中使绊的,才是真爱。
’可当新娘挽着新郎走过红毯,脸上满是幸福时,男生终于明白:‘原来我错了——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看到她被温柔对待,你会由衷地希望她永远开心快乐。
’这大概就是真爱的样子。
即使在物质横流的世界,这样的感情依然存在,至少,我们始终相信它。”
也有观众借青春故事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单纯的人不受重视,天真的人不被理解,善良的人开始怀疑自己。
职场中穿T恤牛仔裤的男人被认为不堪大用,扎马尾穿校服风的女人被说故作单纯。
说话深刻被认为是卖弄,浅显则无人问津,得体又被人批评没有个性。
沉默以对,只能独自老去。
当三十岁的男人或四十岁的女人回忆青春,总被看作不思进取。
可是,逝去的岁月难道就不值得珍惜吗?正是现实与过去的强烈对比,才让青春的记忆更加珍贵。”
这部电影非常精彩,虽然它并不算高雅,但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它——那是属于每个人的青春,一去不返的岁月。
新世纪以来,华夏电影中评分超过8.0的国产影片寥寥无几。
周末两天,《那些年》票房一路飙升,收入突破1200万元。
上映首周,总票房已接近4000万元。
首周数据公布当晚,对《那些年》团队来说,注定是个难以入眠的夜晚。
青影厂原本预计该片票房为2000万元,没想到第一周就翻倍,直指4000万。
《那些年》彻底走红,成为2006年下半年华夏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
第二天清晨,青影厂将首周数据发送给各大网站,整个行业为之震动——又一部像《疯狂的石头》一样以小博大的电影诞生了。
影片制作成本早已公开:制片加宣传发行总计不到500万元。
按电影收入三倍回本的原则,仅国内首周票房就带来约1300万元收益,扣除成本后净赚800万元,这还未算上后续DVD及其他版权收入。
整个华夏电影行业一片欢腾,认为电影市场正在爆发。
新画面公司总裁张卫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信心十足,大胆预测即将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必将引爆市场,打破国产电影票房纪录。
他还不忘借《那些年》的热度,言语间透露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意味。
孙祺此刻无暇顾及这些,手机已被祝贺短信淹没。
就连许久未联系的张继忠也特意发来贺信,导演冯小刚更是后悔不已——若当初孙祺出演《集结号》,将是多大的宣传亮点,可惜错过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