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门内大街,孙祺影视文化工作室的后院。
天刚微微亮,一个身材精瘦、个子不高的年轻人从南边的耳房走了出来。
他只穿了一身单薄的迷彩服,似乎感觉不到寒冷。
站在院子里,他皱了皱眉,不适地抽了抽鼻子,走到一旁开始活动手臂、压腿热身。
这些年京城的空气质量虽然有所改善,但市区仍有些雾蒙蒙的,空气中带着一丝刺鼻的味道。
比起上世纪初,已经好多了——那时冬天的雾霾、夏天的沙尘,简直像天有异象。
生态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时间慢慢修复。
随着国家推行减排、集中供暖、植树造林、鼓励低碳出行等措施,京城的天空正一点点恢复蓝色。
再过一年半载,相信京城的空气会彻底好转。
年轻人热身后,全身发热,气血通畅。
他走到院子一角,双拳紧握,静立片刻,胸腹微微起伏,调整呼吸。
几下深呼吸后,他忽然动了起来——小步迈出,手臂直挥,一记弓步冲拳;接着拳变爪,虚抓一下,紧跟穿喉弹踢;随后马步横打,双臂内拨外勾,双腿交错侧踹。
他动作流畅有力,一套军体拳打得虎虎生风。
大约过了半个钟头,他停下来,脸颊微微发红,额头渗出一层细汗,整个人感觉轻松了许多。
回屋洗漱后,他开始清理院子。
前几天下过雪,院子的主人不知是懒还是没时间,积雪一直没动。
等小伙子打扫完,冬日的阳光洒进院子,金灿灿的一片,格外漂亮。
他走到北面主卧门口,迟疑了一下,还是轻轻推门走了进去。
孙祺在梦中感觉有人不断推他。
他勉强睁开一条缝。
眼前赫然是一张通红的脸。
“**!”
孙祺被吓了一跳,立刻往后缩了缩,完全清醒过来。
“叔……”
看着盛和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孙祺才反应过来。
昨天接到这小子电话,说在老家那边《集结号》剧组的工作结束了,没事干,想来帝都找他帮忙找工作。
孙祺本来想着离过年只剩一个多月,就在电话里劝他留在老家,等年后再来。
没想到这小子不太高兴,支支吾吾地以为孙祺不愿意收留他。
孙祺没办法,只好让他提前过来。
这小子挺实在,当天就坐火车来了,半夜才到,孙祺还特意去火车站接他。
孙祺打了个哈欠,看了看时间,才不到八点。
心里忍不住抱怨:
怎么这辈子当老板了,还是逃不过八点起床的命运!
他嘟囔着,懒洋洋地问:
“怎么了,盛和?”
盛和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脑袋,小声说:
“叔,我有点饿了。”
孙祺一愣。
饿了就吃呗。
转念一想,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
这小子挺孝顺,临走前肯定把拍戏赚的钱都留给父母了,昨晚刚到帝都,身上估计一分钱也没有。
“你等会儿,我这就起来,带你去吃饭。”
孙祺赶紧起床洗漱,随手披了件外套,带着盛和走进了工作室后面的胡同。
“小伙子,今天起得早。”
“老爷子您也早,吃过了吗?”
“吃过了。
这位是?”
“我远房亲戚,来串门的。”
“哦,行,你们忙。”
“好嘞。”
孙祺的工作室后面是一片老帝都的胡同,虽然他搬来才一个多月,但已经跟胡同里的大爷大妈们混熟了。
说起来,还是因为《士兵突击》。
刚搬来时,孙祺经常在附近转悠熟悉环境,没几天就被认出来了。
大爷大妈们没少“教育”他:
“年轻人别总耍心眼,多学学许三多,踏踏实实的。”
“懂不懂什么叫不抛弃、不放弃?”
诸如此类的话一套接一套,搞得孙祺哭笑不得。
全因“成才”这个角色被他演得惟妙惟肖,如今孙祺总算明白了,为何李铭启老师演完容嬷嬷后,出门买菜都会被人指责。
国内观众虽然可爱,但他们可不会对你客气。
好在大家都知道孙祺是个年轻演员,加上后来接触后觉得他待人亲切、有礼有节,类似的事情也就没再出现。
两人走了不到十分钟,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旁边是孙祺常去的一家早餐摊。
“李婶,还有位子吗?”
“哎呀,小孙来了,快,里面还有座。”
“李婶,给我来两碗豆腐脑,一份炒肝,一碟小菜,四张……不,六张烧饼。”
孙祺平时吃两张就够了,但看盛和的体型,估计两张不够他垫肚子,干脆改口多要了四张。
“小孙,要不要再来点豆汁?都是婶儿今早刚做的。”
“不用了,不用了,谢谢李婶。”
孙祺赶紧摆手拒绝。
京城的早餐和他在东北吃的差不多,他倒是挺适应。
说白了,这边和东北都属于地方特色鲜明的地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