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夜。
风像刀片一样割过海面,浪花被月光切成碎银。阿尔戈小队的渔船在海况里颠簸,像一枚不起眼的逗号,悄无声息地嵌进这片陌生的句子。
“声学基线开始。”
技术员将水听器缓缓沉入海里,屏幕上的噪声谱像一片起伏的山脊。雅典娜的声学模块给这些起伏标注了概率注释:风噪、浪噪、远端船机、未知。
“温跃层在二十五到三十米之间。”宋阳盯着温盐剖面,“冷泉应该在三海里开外。”
“下ROV,走慢速螺旋。”林杰压低嗓音。
冷白色机身的ROV被悄悄放入海里,推进器发出几不可闻的嗡鸣。屏幕里,水体从灰黑过渡到深蓝,浮游生物在灯光下像一片散落的星群。
“注意声纳。”安保提醒。
“收到。”
——
第一圈螺旋,除了零星的贝类壳片,什么也没有。
第二圈螺旋,镜头里闪过一朵乳白色的“花”——化能细菌在富含甲烷的渗漏口形成的菌毯,铺展成一片柔软的地毯。
“到了边界。”宋阳吸了一口气,“冷泉的边界。”
镜头缓缓推进,像一条好奇的鱼,贴着海床游走。仪表盘上,溶解甲烷的读数像心电图一样在阈值附近震荡。
“停。”林杰轻声,“投‘海底镜’。”
一个拳头大小的黑色小体从ROV肚子里弹出,贴着海床“匍匐”出去,消失在菌毯缝隙之间。它是阿尔戈的秘密眼睛,能长期潜伏,记录并回传低速数据。
“回撤。”
ROV缓缓上浮。就在此刻,雅典娜提亮了报警框:“未知声源接近,频谱特征可疑,疑似‘零’系无人潜航器。”
林杰眯起眼:“假装成‘石头’。”
ROV关闭主动声纳,推进器降到最低,姿态稳定在海床上。几秒后,另一束微弱的光斑从远处掠过,像一条冷淡的鲨鱼影子,绕着菌毯巡游。
“它在找什么?”安保队长低声。
“找我们。”林杰平静,“也找信标。”
光斑绕了一圈,缓缓远去。雅典娜的噪声谱恢复到均值附近。
“撤。”林杰吐出一个字。
ROV悄悄起身,穿过温跃层返回。甲板上,众人的肩膀在夜风中几乎同时放松。
——
回到岸边简陋的招待所,窗帘透进一条细细的海光。林杰打开一封未读短信,是陈静发来的。
“今天社区开了‘应急课’,邻里志愿者报名又多了三十个。你在海那边要小心。家在这边。”
“收到。”他回。
屏幕又亮起,是父亲发来的两句简短的话:“电视上说你们公司要赢官司了。别骄傲。”
林杰笑了笑,心里忽然有一种被同时牵住的感觉:一头是海的黑,一头是城的光。
——
凌晨两点,雅典娜汇总了ROV的数据。
“冷泉边界确认,坐标记录;‘海底镜’已潜伏;未知无人潜航器特征指纹提取完成,编号‘Z-Shadow-01’。”
“很好。”林杰合上电脑,“明天白天休整,后天凌晨做‘深扇扫’。”
“为什么后天?”安保问。
“给对手一个以为我们‘只做一次’的错觉。”林杰看向窗外,“同时,给冷泉一个‘休息’。”
夜深得像一口井。海风从窗缝里溜进来,带着盐的味道,也带着一种说不清的决心。
他闭上眼,耳畔仍旧回响着那句简短的短信:“家在这边。”
——
第二天白天,小队按计划进入“隐蔽休整”。
彼得带他们绕远路去了码头另一侧的鱼市。海水在摊位下反复拍打,空气里混着生鲜与柴油的味道。林杰挑了两条拇指粗的银鳞小鱼,递给摊主。摊主眯着眼看了看他,笑着伸出两根手指:“两欧。”
“谢谢。”林杰用当地语回。
“你们不是当地人。”摊主忽然压低声音,“最近海上巡逻多,别走远。”
“知道。”彼得替他们接过话。
回到招待所,安保把房间做了一遍静默检测,确认没有异常信号。宋阳把昨夜的数据又翻了三遍,在笔记本边缘密密画下小图:温跃层波动、冷泉口的流速、菌毯生长带的分布……
“你睡一会儿吧。”林杰说。
“睡不着。”
“那就告诉我,你最担心什么。”
“不是对手。”宋阳犹豫了一下,“是我们太想赢。”
林杰沉默片刻,点头:“所以我们走慢一点。”
——
下午,海面起雾。岸警的灰色巡逻艇在远处划过一条冷硬的弧线。彼得递来一张写着稚嫩字迹的纸条:“晚上九点后,有额外巡逻。”
“好。”
林杰拿着纸条站在窗边。雾像一层薄纱,把世界磨得很软。忽然,一种奇异的平静从心底升起来:他知道,他们已经站到了正确的地方——不是最安全,也不是最响亮,但足够接近答案。
“把‘海底镜’的心跳频率降到最低。”他转身,“今晚,我们和海一起屏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