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抵达S市时,已是周一下午。吴迪拖着行李箱走出熙攘的车站,陌生的城市气息扑面而来。他没有耽搁,按照行政发来的信息,直接打车前往预订的酒店办理入住。
一进房间,放下行李,他甚至没顾上仔细查看环境,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给林薇拨通了视频通话。铃声只响了两下就被接起,屏幕里立刻出现了林薇带着关切的脸庞。
“到了吗?酒店怎么样?”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急切。
“到了,刚进房间。”吴迪笑着将摄像头切换成后置,缓缓在房间里移动,“你看,房间还行,挺干净的,窗户朝南,光线不错。”他特意拍了拍看起来整洁的床铺、配备齐全的卫生间和那张临时充当办公桌的小桌子。
“嗯,看着是挺干净的。你一个人住注意安全,门链要挂好。”林薇仔细看着,像个小监工,不忘叮嘱。
“知道啦。”吴迪将摄像头切换回来,看着屏幕里的她,“你吃饭了吗?”
“还没呢,刚下班到家一会儿。正想着点什么外卖。”林薇说着,背景是她熟悉的客厅。
“别凑合,点些有营养的。”吴迪忍不住又唠叨了一句,“我这边马上要去项目现场跟那边团队碰头了。”
“好,你快去忙吧,工作要紧。晚上再聊。”林薇挥挥手。
挂了视频,吴迪深吸一口气,将心中那份不舍暂时压下。他洗了把脸,提振精神,立刻带上笔记本电脑和相关资料,出门赶往甲方公司所在地。他知道,只有尽快解决问题,才是缩短分别的唯一途径。
接下来的几天,吴迪的生活变成了高速旋转的陀螺。白天,他扎根在甲方的机房或会议室里,与当地团队的工程师一起,一头扎进那些错综复杂的代码和日志海洋。问题确实棘手,是几个看似无关的微小漏洞叠加引发的系统性故障,排查过程如同大海捞针。吴迪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经验,耐心地梳理逻辑,反复测试验证,常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连水都顾不上喝。午餐通常是和团队成员一起匆匆解决的工作餐,席间讨论的也全是技术难题。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一点,再快一点,搞定它,回家。
而每天傍晚,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酒店房间时,与林薇的视频通话就成了他一天中最期待、也最能驱散疲惫的时刻。他几乎是习惯性地一进门就拨通视频。
屏幕那端,林薇似乎也总是守在手机旁,很快接通。有时她已经卸了妆,穿着舒适的居家服,头发随意地挽着;有时似乎刚洗完澡,脸上还带着水汽。
“回来啦?今天累不累?”她总是先问这句。
“还好,有点进展。”吴迪通常会报喜不报忧,简单说说工作,然后就把话题转向她,“你呢?今天怎么样?吃的什么?”
这成了每晚的固定环节。林薇常常会为晚餐吃什么而纠结,有时会把手机镜头对着外卖软件界面晃悠:“哎呀,选择困难症又犯了,你看吃哪个好?”
吴迪就会隔着屏幕当参谋:“这个太油了,不健康。那个看起来还行,有蔬菜。” 很多时候,他干脆直接在自己手机上下单,给林薇点一份营养搭配相对均衡的外卖,同时也给自己点一份一模一样的。
于是,奇妙的场景出现了:相隔两地的两个人,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房间,却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吃着同样的饭菜。他们开着视频,边吃边聊。
吴迪会讲讲白天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不涉密的有趣小事,或者吐槽一下S市过于辛辣的饮食;林薇则会分享公司里的新鲜事,小杨又说了什么搞笑的话,或者她负责的某个模块得到了好评。偶尔,他们也会什么都不说,只是各自安静地吃饭,偶尔抬头看看屏幕里的对方,仿佛对方就坐在餐桌对面。咀嚼声、碗筷碰撞声、以及彼此的存在感,透过电波奇妙地连接在一起,稀释着孤独。
吃完饭,视频通常也不会挂断。吴迪可能会把手机支在桌上,继续研究白天没搞定的技术难点;林薇则可能窝在沙发里看电视,或者敷面膜、做点简单的拉伸。他们各做各的事,但视频一直连着,偶尔抬头搭一句话,或者只是看到对方在屏幕那端安好的身影,心里就觉得踏实。
直到其中一人要去洗漱,才会暂时挂断。洗漱完毕,躺到床上,视频又会重新连接起来。黑暗中的手机屏幕散发着微光,映着彼此模糊的脸庞。他们会低声互道晚安,说一些只有彼此能听见的悄悄话。常常是林薇说着说着,声音就渐渐低下去,变得含糊,最终被均匀绵长的呼吸声取代——她睡着了。
吴迪却不会立刻挂断。他会静静地看着屏幕里她安静的睡颜,听着她细微的呼吸声,仿佛这样就能穿越空间的距离,陪伴在她身边。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会允许自己完全放松下来,卸下白天的紧绷,任由思念如潮水般漫上心头。他看着她,直到确定她已沉沉睡去,才会用气声轻轻说一句“晚安,薇薇”,然后依依不舍地挂断视频。房间瞬间陷入彻底的寂静和黑暗,只有窗外陌生城市的霓虹灯光,无声地提醒着他身在异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