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那次因遗忘电影约定而引发的风波后,吴迪和林薇之间仿佛被打通了一条更为顺畅的沟通经脉。他们都将那次深夜谈心时的约定牢记于心——“有事明说,不让对方猜”。这条简单的原则,像一把润滑剂,悄无声息地嵌入了他们生活的齿轮之间。
生活中依旧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比如对某个家具的摆放位置各执己见,或者对周末活动的安排想法不同。但如今,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任由小小的不满在心里堆积,最后可能因为一个无关的导火索而爆发。现在,一旦感觉到对方情绪不对,或者自己心里有了疙瘩,都会主动开口。
“吴迪,我觉得你刚才那样说有点不考虑我的感受……”
“我今天工作有点不顺心,可能说话会冲一点,你先别介意……”
直接的表达,避免了无谓的猜测和误解。有时话一说开,发现其实是场误会,相视一笑便烟消云散;有时确实存在分歧,但因为在情绪升温前就摆上了台面,反而能更冷静、更理性地一起商讨解决办法。这些小摩擦非但没有损耗感情,反而像一次次微小的磨合,让两人的关系在坦诚与理解中变得更加坚韧和默契。家,真正成了一个可以安心展露情绪、并共同消化情绪的港湾。
时光在这样平和而积极的节奏中悄然飞逝,窗外的梧桐树叶开始染上淡淡的秋意,日历也翻到了国庆长假。两人早早就开始兴致勃勃地计划。原本最理想的是回老家,看看日渐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让父母好好看看他们。
然而,现实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考验。国庆的火车票一如预料中那般“一票难求”,两人守着购票软件刷了半天,手指都快戳麻了,最终也只抢到两张无比尴尬时间的站票。而且,老家交通不便,没有车的话,从镇上到村里,走访亲戚都成了大问题,总不能每次都麻烦舅舅或者堂叔接送。
权衡再三,带着些许遗憾,他们决定这个长假就不长途跋涉了,转而选择了一个距离本市不远、以古镇和山水闻名的周边小城,打算来一次轻松惬意的短途旅行。
旅行很愉快,古镇的悠闲、山水的清幽,都让他们放松了身心。但在旅途中,尤其是看到其他自驾游客的便利,以及联想到回老家的种种不便时,一个念头在林薇心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国庆假期结束,回归日常后的某个晚上,两人吃完晚饭,窝在沙发里看电视。林薇忽然按下了暂停键,转过身,面向吴迪,表情认真地说:“吴迪,我有个想法。”
“嗯?什么想法?”吴迪看着她认真的样子,也坐直了些。
“要不……咱们买辆车吧?首付和贷款我来解决。”林薇眼睛亮亮地看着他,“你看,像这次国庆,我们要是有车,就不用抢票抢得那么辛苦,可以直接开回老家,想带多少东西都行。平时周末,我们也可以周边自驾游,方便太多了。而且,以后家里万一有个急事,有辆车总是方便很多。”
这个提议让吴迪愣了一下。买车,他当然想过,尤其是在需要回老家或者搬运大件物品的时候。但一直以来,他都觉得这是件比较遥远的事情。他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语气有些迟疑:“买车……是挺方便。但是……让你一个女孩子出钱买车......”
他心里的算盘打得很清楚。他每个月的工资,在支付了那笔数额不小的房贷,以及承担了家里大部分的生活开销、水电物业等杂费之后,确实所剩无几。如果要买车,首付和后续的车贷,压力会非常大,他不想让林薇来承担这个主要的经济压力。
林薇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她往他身边凑了凑,拉住他的手,语气平和而理性地开始分析:“吴迪,你听我说。咱们不能这么算账。”
她掰着手指头,一条一条地说给他听:“第一,你的收入,每个月还了房贷,负责了咱们俩的日常开销,这已经是在为这个家做最大的贡献了。这个房子,是咱们这个家最扎实的根基,你扛起了最重的那部分。”
“第二,”她看着他的眼睛,眼神清澈而坚定,“我们现在是一家人了,对不对?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为什么还要分‘你买’还是‘我买’呢?这辆车,是‘我们’这个家需要的,是‘我们’一起买的。”
“第三,”她继续分析,带着一种平日里工作中常见的条理,“我现在的收入还不错,就算我们贷款买一辆十万左右的代步车,以我的工资,每个月还完车贷,还能剩下挺大一部分。这部分钱,我们可以存起来,作为我们小家的应急储备金,或者为以后更大的计划做准备,比如……嗯,你懂的。”她说着,脸上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暗示着关于未来的、更长远的一些规划。
“这样一来,”她总结道,“你解决了房贷和日常开销,我负责车贷和部分储蓄,我们各自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压力分散了,家的抗风险能力也增强了。而且有了车,我们的生活品质和便利性都能提升一大截,回老家看老人也容易多了。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