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河流,在短暂的回旋与激荡后,似乎又找到了新的流向,带着承载了更多重量的船只,平稳而坚定地向前驶去。丈母娘的留下,如同在吴迪和林薇略显慌乱的生活棋盘上,落下了一颗至关重要的定盘星,瞬间稳住了局面,也让那份弥漫在空气里的焦灼感,悄然消散。
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林薇身上。之前那种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忧虑,被一种安心和逐渐恢复的活力所取代。她知道,当自己重返职场时,后方是固若金汤的堡垒。母亲带孩子的细致和耐心,是她用任何价格也请不来的安心。她不再失眠,胃口也好了许多,开始有精力关注自身产后的恢复,甚至能在天气好的下午,由母亲陪着,推着婴儿车在小区里慢慢散步,感受久违的阳光和微风。
小悦宁在外婆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像吸饱了雨露的嫩芽,一天一个模样。她开始会对着人发出“咯咯”的笑声,那笑声清脆得像风吹过檐下的风铃,能瞬间点亮整个房间。她学会了翻身,虽然动作还显得有些笨拙和突然,常常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但这小小的进步,总能引来外婆和妈妈惊喜的欢呼和无数个鼓励的亲吻。孩子的每一点成长,都成了这个小小家庭最珍贵的快乐源泉。
吴迪也得以从初为人父的手忙脚乱和未来规划的沉重压力中,稍稍喘息。他恢复了规律的上班节奏,虽然依旧牵挂家中的妻女,但心里是踏实的。他知道,有岳母在,林薇不至于孤立无援,家里的一切都会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下班回家,迎接他的是温暖的灯光、可口的饭菜,以及女儿看到他时,那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的欢迎仪式。这种平凡而具体的幸福,洗刷了他一天工作的疲惫。
然而,这份安稳与圆满,并非没有代价。这份代价,主要体现在遥远的另一端——独自在异乡打工的林薇爸爸身上。
以往,林妈妈在家时,林爸爸下班回去,至少有个说话的人,有口热乎饭吃。虽然也是聚少离多,但那个家,总归是有温度的。如今,林妈妈为了女儿和外孙女,留在了吴迪家,只剩下林爸爸一人。他下班回到空荡荡的出租屋,自己做饭,自己洗碗,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视频通话时,虽然他总是乐呵呵的,说“一个人更清静,自在”,但镜头里那略显凌乱的房间,桌上简单的、有时甚至是凑合的一菜一汤,以及他眼角眉梢难以完全掩饰的落寞,都被细心的林薇和吴迪看在了眼里。
“爸一个人,太孤单了。”挂断视频后,林薇常常会这样对吴迪说,语气里充满了心疼和愧疚。
“是啊,”吴迪点头附和,“妈在这里帮我们,爸一个人在那边,确实不容易。”
这份心疼和愧疚,化作了行动。他们给林爸爸打视频电话的频率显着增加了。不再仅仅是例行公事般的问候,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陪伴和交流。时间也拉得更长,内容更加琐碎而充满生活气息。
有时是在晚饭后,林薇会抱着刚刚洗完澡、香喷喷的悦宁出现在镜头前:“爸,你看,宁宁今天会自己抓着摇铃玩了!”“爸,宁宁好像又重了点,您看这小胳膊,像不像藕节?”
小悦宁对着屏幕上外公那张慈祥的脸,会好奇地伸出小手去摸,嘴里发出“啊、哦”的声音,仿佛在跟外公对话。这隔代的互动,总能逗得林爸爸开怀大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连声说:“好,好!宁宁真聪明!像她妈妈小时候!”
有时是吴迪,会跟岳父聊聊工作上的事,说说最近项目的进展,或者吐槽一下公司新来的实习生犯的迷糊。他不再把岳父仅仅当作长辈,更像是一个可以交流的朋友,试图用这种方式填补岳父一部分精神上的空白。他甚至会细心地将家里一些有趣的日常,比如林妈妈尝试新菜谱成功、悦宁某个搞怪的表情,拍成小视频发给岳父,让他仿佛也参与到了这边热闹的生活里。
林妈妈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也时刻惦记着老伴。她会在和女儿女婿聊天时,不经意地提起:“你爸胃不好,一个人在外面肯定又瞎对付。”“那边这两天降温了,也不知道他记不记得加衣服。” 林薇和吴迪便会立刻心领神会,在下一次视频时“不经意”地提醒父亲。这种跨越空间的牵挂与关怀,如同细细的丝线,维系着分散两地的家人,努力弥补着因现实无奈而造成的分离。
而留在这边的林妈妈,则将对外孙女的疼爱和对老伴的思念,都化作了无穷的精力,倾注在日常的琐碎里。她带孩子乐在其中,并非只是责任,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生命的延续。她有着一套源自经验和直觉的育儿方法,不急不躁,充满耐心。悦宁哭闹时,她不会像年轻父母那样慌张,而是能准确地判断出孩子是饿了、困了,还是只是需要安抚,然后不紧不慢地应对。她会用带着乡音的、温柔的语调,对着还听不懂话的外孙女,讲述那些古老而简单的童谣和故事,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