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再次找到迎春。
这次不再谈什么宏伟蓝图,只说是为了帮四妹妹。
“二姐姐既然不愿做这个社长,那便我来做,你只需从旁帮衬,可好?”
见迎春还在犹豫,又使出撒娇大法。
迎春遭不住,终于极轻微地点了点头。
“我……我试试。”
林黛玉心中一喜,面上却不显,只用力握了握她的手。
“我就知道二姐姐最心疼我!”
恰在此时,帘子一挑,探春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什么事这般热闹?我老远就听见你们在说话。”
探春本就是个爽利人,听林黛玉将画社的事一说,当即一拍手。
“算我一个!”
她又看向迎春。
“二姐姐也别怕,这事有我呢!到时候有哪些棘手的,只管交给我来处置!”
有了探春这个“保驾护航”的,迎春心里的那点担忧,又散去了几分。
至此,这个名为“白娘子画社”的草台班子,总算是搭了起来。
林黛玉是社长,迎春是协理,惜春是主笔,探春自封了个“大总管”。
就连平日里只知诵经礼佛的李纨,听闻此事,也主动过来帮忙校对。
薛宝钗更是时常过来,对着纸张墨色,提出些中肯的建议。
贾母起初只当是姑娘们一时兴起,淘气胡闹,过几日新鲜劲儿过了,自然也就消停了。
她乐得见她们有事做,不但不拦着,反而有求必应。
林黛玉要去个空院子做工坊,贾母便大手一挥,将西边一处三间的小跨院,拨给了她们。
一时间,那座许久无人居住的院落,竟热闹了起来。
刻版师傅被悄悄请进了府,在院里叮叮当当地忙活。
几个手巧的婆子丫鬟,也被挑出来,跟着师傅学那拓印的本事。
日子在墨香与木屑的清香中,一天天过去。
一个月后。
惜春那间素净的书房里,弥漫着一股新纸与油墨混合的独特气味。
林黛玉手中,捧着一本薄薄的册子。
这便是她们一个月心血的结晶。
册子是用上好的素色宣纸印的,以淡青色的丝线装订。
封面上,是惜春用极简的笔触,画的一叶扁舟,飘于西湖之上,远山如黛。
旁边用娟秀的楷书,题着三个字。
“白蛇传”。
在最下方的角落里,还有两行更小的字。
“藕榭主笔”
“静玄真人监制”。
藕榭自是惜春别名。
林黛玉的手指,轻轻抚过那微凸的墨迹。
纸张的触感,带着一丝粗糙,却又无比真实。
她有些不敢相信。
她们这些足不出户的深闺女子,竟真的凭着自己的力量,做成了这样一件东西。
一种莫名的情绪,在她胸口涌动。
她转头,看向一旁的迎春,将册子递了过去。
“二姐姐,你瞧。”
迎春有些迟疑地接过来,小心翼翼地翻开。
惜春也忍不住伸长了脖子。
探春更是直接凑了过去。
册子在几个姑娘手中静静地传递着。
书房里,一时间安静极了。
谁都没有说话。
只有窗外偶有风过,吹得竹叶沙沙作响。
一种难言的,共同的情感,在她们之间无声地流淌。
画册传到探春手中,她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喃喃自语。
“竟……真的成了。”
那声音里,有惊讶,有欣喜,更有几分不敢置信的骄傲。
林黛玉将册子从她手中拿回来,重新合上。
“此时说成了,还为时尚早。”
她的目光扫过众人。
“咱们费了这么大的功夫,若只是印出来自己瞧,那还有什么意思?”
“总得想个法子,让这画册,流入京中各家姑娘的闺房里去。”
探春闻言,收起了脸上的喜色,陷入了沉思。
她是个有大才干的,立刻就想到了其中的关窍。
各家府邸规矩森严,下人断不敢私自传递这种“闲书”。
若想让这画册顺利地送到那些姑娘小姐们的手中,必须有一个手眼通天,又八面玲珑的人出面打点。
片刻之后,探春抬起头。
“此事,恐怕还要落在凤姐姐身上。”
林黛玉的眼睛一亮。
她瞬间便会意了。
放眼整个贾府,论及人脉之广,手腕之活,除了王熙凤,再找不出第二个人。
正当她们思量之际,一阵熟悉的,未语先闻的笑声,便从院外传了进来。
“我当我的好妹妹们聚在这里做什么呢,原来是背着我弄出了好东西!”
话音未落,王熙凤便已摇曳着身姿,在平儿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她一眼就看到了探春手里的画册,脸上堆满了笑。
“早听闻你们在鼓捣什么宝贝。”
“快拿来给我瞧瞧,是什么宝贝,值得你们这般费心。”
探春是个直肠子,见她来了,索性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她们的难处,一五一十地说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