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病重,清廷权力核心出现剧烈动荡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在南京高层激起了巨大的涟漪。朱慈烺连夜召集的核心重臣会议,气氛在凝重中透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武英殿偏殿,烛火通明。史可法、黄道周、以及几位参与机要的阁臣、兵部堂官齐聚一堂。
“陛下,此确为千载难逢之良机!”史可法虽一贯持重,此刻语气中也带着激动,“多尔衮乃清虏首脑,其若倒下,虏廷内部必为争权夺利陷入混乱,其南下攻势必然受挫,甚至可能出现战略收缩!我军当抓住时机,有所作为!”
黄道周补充道:“然亦需谨慎。虏廷虽乱,然其实力未损,豪格、阿济格等皆乃悍将。若我贸然大举北伐,恐其暂时搁置内斗,一致对外,反为不美。”
朱慈烺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代表水师的张煌言和郑森的信件上问道:“二位将军信上有何见解?”
史可法说道:张煌言的回信称陛下,臣以为此乃巩固海防、清理侧翼之良机。虏廷内斗,无力大举南下,我可趁机肃清沿海残敌,巩固‘惊蛰’战果,并加强对李定国将军之补给线路。”
郑森的回信则更为激进:“陛下!机不可失!臣愿再率一支偏师,北上袭扰辽东,或可趁乱夺取皮岛等要地,建立永久据点,搅得虏廷后方永无宁日!”
两种思路,代表了稳进与激进的抉择。朱慈烺沉思片刻,综合各方意见,做出了决策: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当下局势,确应以‘稳中求进’为要。”他站起身,走到舆图前,“首要之务,乃利用虏廷内乱,巩固我之防线,积蓄力量。”
“史先生,江北四镇,需加强戒备,防止虏廷某些势力为转移矛盾而发动局部进攻。同时,可派出小股精锐,配合李定国部,向山东、河南交界处进行战术试探,扩大敌后根据地,但规模不宜过大,避免刺激虏廷过早结束内斗。”
“臣遵旨!”史可法肃然领命。
“张将军,郑将军,”朱慈烺看向信道,“水师方面,郑森所部暂不进行大规模北上突袭,以免过度刺激。但张将军可加强对沿海清军残存据点、海盗的清剿,确保航道安全。郑森部主力,集中于长江口至舟山一线,加紧整训,尤其是新式舰炮战术与登陆作战协同,待机而动。”
信道那头,张煌言与郑森虽略有遗憾,但也明白这是最稳妥的策略,齐声领命。
“黄先生,内部清田、新政及财政开源,需借此机会加快推进!虏廷自顾不暇,正是我深化改革,厚植国力之时!”
“老臣明白!”黄道周躬身道。
最后,朱慈烺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此外,韩大伴。”
“老奴在。”韩赞周如同幽灵般应声。
“动用一切在北方的力量,散布流言,挑拨离间!重点放在豪格与多尔衮(或其继任者)之间,以及满臣与汉臣之间!朕要让他们乱上加乱!”
“老奴领旨!定让北廷鸡犬不宁!”韩赞周阴恻恻地笑道。
一场针对清廷内乱的全面应对策略,迅速制定并部署下去。南明这台战争机器,开始以一种更加精准而高效的方式运转起来,既不过度刺激对手,又绝不放过任何壮大自身的机会。
而在后宫那处隐秘的殿宇内,朱慈烺也将北方的变故告知了朱慈炤。朱慈炤听完,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深沉光芒:“皇兄,此乃天赐良机!若能善加利用,或可极大缩短中兴之期。”他顿了顿,有些迟疑道,“臣弟……臣弟于芒砀山时,亦曾听闻北虏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满汉之间、各旗之间,矛盾颇深。或可从此处着手……”
朱慈烺惊讶地看着弟弟,没想到他在草莽之中,竟也有如此见识,心中更是欢喜。“慈炤所言,正合朕意。你且安心休养,待身体康复,朝中之事,朕还需你鼎力相助。”
兄弟二人就南北局势又深入交谈了许久,朱慈烺发现,这个弟弟的经历,使他拥有了许多朝堂官员不具备的视角和对底层、对敌人的直观了解,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喜欢日曜南明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日曜南明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