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卫以雷霆之势剿灭“瘟瘴部”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瞬间在整个征北大军中掀起了滔天巨浪!首战告捷,零阵亡,彻底摧毁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毒瘤部落……这战绩辉煌得近乎炫目,让所有听闻的将士都热血沸腾,又心生震撼。
征北军的将士,皆是血勇剽悍之辈。平日里,各营之间互不服气、较劲争雄乃是常态,谁也不肯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上半分。然而,面对这支新生的“悬壶卫”,军中上下却罕见地弥漫着一种复杂而真挚的敬意。
这份敬意,并非仅仅源于他们那令人咋舌的首战功勋,更源于他们无可替代的身份——军医!
悬壶卫虽独立成军,装备精良,战力卓绝,甚至在陈承安的魔鬼训练下拥有了令人生畏的攻杀手段,但其核心使命从未改变:救死扶伤,守护袍泽性命! 在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并不参与一线冲锋陷阵,而是如同定海神针般驻扎在相对安全的后方,建立完善的医疗营地,处理源源不断送来的伤员,研究防疫策略,炼制救命丹药。他们是战场上所有将士生命最后的保障,是绝望中那道温暖而坚实的光。
正因如此,悬壶卫成了整个征北大营里最特殊的存在。各营将领、甚至普通士卒,见到悬壶卫的成员(尤其是那些佩戴着象征不同司职徽记的),无不客客气气,笑脸相迎。谁也不知道自己哪天会不会躺在悬壶卫的手术台上,依靠他们的妙手回春。巴结?那是必然的!送点自家营地的特色吃食,帮忙搬运点药材器械,言语间极尽尊重……种种示好,络绎不绝。
更何况,悬壶卫中,在丹辰子麾下,汇聚了不少精通药理、心思细腻的女修。她们或清冷如月,或温婉如水,身着统一制式、剪裁合体的悬壶卫制服(在陈承安设计下,兼顾了防护与美观),行动间自有一股飒爽英气与仁心仁术交织的独特魅力。这在几乎是清一色糙汉子的军营中,无异于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求偶的本能加上对医者的天然敬重,使得悬壶卫驻地附近,总是不乏一些“恰好路过”或“前来咨询小伤”的年轻将士,其受欢迎程度,堪称征北军中的“香饽饽”。
陈承安并未被眼前的盛誉冲昏头脑。悬壶卫初成,规模尚小,此次能迅速剿灭瘟瘴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准情报和他本人的亲自压阵。要想真正支撑起三十万大军的医疗保障体系,并在未来可能的大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悬壶卫必须扩军!
他当即请顾太师以八百里加急,向帝都朝堂修书一封,言辞恳切又分量十足地阐述了悬壶卫的重要性及首战之功,请求朝廷征召更多有丹道、医道基础的修士,尤其是那些在野或效力于其他势力的丹师、药师,充实悬壶卫力量。朝廷若能以官方名义征召,无疑事半功倍。
与此同时,陈承安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安排丹辰子及悬壶卫内经验丰富的丹师,开始在军中和附近州府留意、选拔那些具备炼丹天赋、心性纯良的好苗子。他计划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从基础药理、控火手法开始,系统地培养属于悬壶卫自己的、忠诚可靠的炼丹师队伍,这将是未来的根基。
就在悬壶卫引发的热潮尚未平息,陈承安紧锣密鼓布局未来之时,一道振奋人心的军令由中军大帐发出,瞬间点燃了整个征北大营!
顾太师亲笔签发:
“悬壶卫首战告捷,扬我军威,壮我士气!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砥砺各营战技,检验协同配合,选拔精锐骨干,本帅特令:即日起,全军休整三日,筹备物资。三日后,于‘卧龙坡’演武场,举行为期十日的‘全军大演武’!凡我征北所属,皆可报名参与!设‘破军’、‘夺旗’、‘守御’、‘奇谋’、‘百战’五大项,优胜者,赏功法、赐丹药、擢军职!望诸君奋勇争先,展我征北雄风!”
此令一出,全军沸腾!
压抑了许久的战意、被悬壶卫首功刺激的竞争心、对丰厚奖赏的渴望……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如同烈火烹油。各营主将摩拳擦掌,纷纷召集部下,开始挑选精锐,研究策略。校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战阵演练声日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味和昂扬的斗志。
悬壶卫自然也接到了命令。陈承安看着兴奋请战的四司主事和精锐成员,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演武?这不仅是检验战力的舞台,更是向全军展示悬壶卫不仅仅会救人的绝佳机会!他倒要看看,这支融合了现代理念、丹道秘术和他亲手调教的杀伐之法的特殊部队,在正面演武场上,又能掀起怎样的风浪?
三日后,卧龙坡演武场。这片广袤的丘陵地带被临时改造成了巨大的演武场,划分出数个区域。旌旗林立,战鼓如雷,各营精锐列队肃立,甲胄鲜明,兵刃寒光闪烁,冲天的肃杀之气几乎凝成实质。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皮革味和压抑不住的兴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