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安参悟到的这轮盘无形无质,却真实存在於忘川的法则之中,研磨着时光,研磨着记忆,研磨着灵魂的杂质,更研磨着阴阳本身!
此刻就在河畔,陈承安再次施展出了阴阳大磨。
他一直觉得这个忘川有缺失的东西,但具体又说不上来。这次参悟到的是一门术法,不能算是功法。
术法成,则需要演化,之前参悟靠的是此地固有的生死之气,如今再次施展,则是以自身混沌羽化经的祭炼的法力施展而出。
不出意料,以混沌法力施展的阴阳大磨毫无晦涩之意,这也印证了陈承安之前的猜想,自己这混沌羽化经修行出来的灵力以及原力都是混沌法力,混沌法力可以催动任意天地间存在的术法。
“阴阳轮转,死生相继……研磨……”陈承安喃喃自语,他丹田内的冰火造化鼎震荡得越发剧烈,鼎身的冰纹与火纹自主亮起,仿佛要脱离鼎身,演化出什么,不过陈承安并未理会,此刻他的全部神念都放在阴阳磨盘之上。
他福至心灵,双手不自觉地抬起,左手掌心极阴死气汇聚,冰寒刺骨,右手掌心一点纯阳生机凝聚,温暖蓬勃。两股截然相反的力量在他身前缓缓旋转,最初互相排斥,难以调和,但在忘川磅礴的阴阳道韵影响下,渐渐形成一个模糊的、缓慢旋转的灰白磨盘虚影!
这磨盘一出,周遭的忘川之水都似乎微微一滞!无数魂影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带着本能地敬畏。
磨盘虚影缓缓转动,发出低沉仿佛来自远古的轰鸣。左边磨盘落下的是精纯的死寂阴气,右边磨盘升腾起的却是被淬炼过的生命阳气!虽只是雏形,却已初步具备了研磨阴阳、转化生死的无上意境!
“这,这次施展出来的比刚才施展的威力强了不止一倍!”洛洛在一旁看得屏息,她能感受到那小小磨盘虚影中蕴含的可怕潜力。
陈冥渊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自己这儿子的悟性,远超他的想象!竟能直接从忘川道韵中凝聚出这等神通信念的雏形!
然而,道途漫漫,玄机未穷!阴阳大磨虽已推演圆满,亦经催发验证,然陈承安灵台深处那道感悟却仍未止息。体内冰火造化鼎嗡鸣不止,鼎身自有灵应,如闻大道纶音,跃跃欲动。他身为丹道大家,对丹鼎之性了然于胸,此刻鼎中气机流转,似与冥冥中某种更高存在交感共鸣,显是更深层次的造化将至。
陈承安凝神内照,但见丹田之中,冰火造化鼎辉光流转,竟与先前显化的阴阳大磨虚影彼此呼应、气脉交联。他心念电转,豁然开朗:“冰火者,亦阴阳之变也!而鼎者,乃熔炼造化之器!”
《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相推,而生变化;水火既济,乃成造化。昔日祖师以鼎炼丹,不过熔炼草木金石;而今若是以天地为鼎、阴阳为火、混沌为源,那所熔所炼,又将为何物?
此念一生,如混沌初劈,顿时引动丹田深处那缕天地之间绝无仅有的“混沌不灭火”!火苗轰然暴涨,不再微弱摇曳,而是化作浩瀚炽烈的混沌之火,顷刻充盈冰火造化鼎,更透鼎而出,与他方才悟得的阴阳大磨虚影交融互渗。
而陈承安的混沌不灭火却是十分特殊,最初的原始火苗是得自昆仑墟的传承,然后跟着陈承安
“嗡——!”
一声远比先前更为恢宏、恍若开辟鸿蒙的道音自他体内震荡传出,忘川为之战栗,虚空泛起涟漪。
只见那阴阳大磨虚影骤然扩展,骤然飞在半空,磨盘之上仿佛有一个漏斗一般将四周无尽的生死交缠之气纷纷吸引过来,通过磨盘研磨成纯粹生或纯粹死的气息萦绕在陈承安身体上空徘徊不去。
而陈承安丹田中的冰火造化鼎忽然发出万道光华,然后在陈承安身体外围一座巍然恢弘的炉鼎虚影慢慢呈现!
此鼎于虚虚渺渺间凭空而出,围绕着陈承安的身体,带着陈承安慢慢飞上忘川之上,悬空而立。
旁边的陈冥渊大惊失色,连忙掐诀准备出手。因为这忘川河鹅毛不浮,自有其法则,常人是无法横渡的。但见陈承安悬浮于其上安然无恙,提着的心放下了一丝,但是掐起的法诀并未散去。
但见一尊古鼎包裹着陈承安悬于忘川之上,三足定住幽冥浊浪,两耳收纳阴阳二气。但见鼎身非金非玉,呈混沌玄黄之色,通体流转着太初道韵,鼎腹深处似有星河流转,万界生灭。此鼎名曰“造化乾坤鼎”,乃是以冰火造化鼎为基,熔炼了陈承安前世记忆深处那尊炼化矮个子蛮夷、源自昆仑墟的上古神器道韵所化。其形态暗合《云笈七签》所载“神鼎三元,一曰天光,二曰地纪,三曰人灵”,更有《洞神八帝妙精经》中“乾坤鼎现,万法归宗”之威仪。
鼎壁左侧镌北冥寒渊之纹,冰晶层叠如鲲鹏垂天之翼,森然寒气凝作《山海经》中“钟山之神,烛阴睁目为昼,瞑目为夜”的寂灭道则;右侧铸南明离火之相,烈焰翻涌似凤凰涅盘之姿,灼热道纹暗合《淮南子》所言“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的焚天伟力。二者交缠如阴阳双鱼,冰火之力非但不相冲,反在鼎腹中央凝成一团混沌真火,吞吐间演绎《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宇宙至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