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之试炼的余韵未消,陈承安面前虚空涟漪荡漾,一枚仅指甲盖大小、内里仿佛封存着整个星璇的琉璃盏缓缓浮现。盏中,一簇近乎透明的火焰静静燃烧,它没有温度,反而散发着一种极致的“空”与“无”的意境。
《万火源流考》自动翻至末页,显现其名:【虚空燧火】。记载:“生于仙界壁垒,非实非虚,燃神念、焚空间,触之易坠虚空迷障,永世流放。”
此物世间罕有,若将此物炼化,有万火之源的混沌不灭火吞噬,混沌不灭火定然未能要暴涨。
陈承安尝试以混沌不灭火包裹炼化,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此火并非抗拒,而是“无法触碰”。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仿佛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逻辑谜题:
当他以神识将其定义为“火焰”,并以御火诀催动混沌不灭火去接触时,它瞬间失去所有火焰特性,如同镜花水月,直接穿透而过,仿佛不存在,让混沌不灭火扑了个空,这种定义上的悖论让陈大少有些傻眼,但他只能一次次地尝试。
当他转而将其定义为“空间裂隙”,以空间神通去禁锢、测量时,它又瞬间爆发出灼穿空间的恐怖威能,险些将他的神识拉入无尽的空间乱流,其狂暴的“火性”展露无遗,这确是仿佛空间陷阱一般的存在。
它甚至能映照并预判他的意图。陈承安每一次催动法力,它都会如同最完美的镜子,折射出他法力运行的轨迹、强弱、乃至其中蕴含的神念波动,并提前一步进行“闪避”或“同化”,让他的力量如泥牛入海,徒劳无功。他感觉自己不是在炼化一团火,而是在和自己影子下棋,每一步都被预读,这伙成精了。
这仿佛是一个无解的难题。陈承安神魂之力急剧消耗,额头沁出细汗,神识几近枯竭,却连让混沌不灭火真正“沾”到它都做不到。
就在他几乎力竭,心神恍惚之际,识海中关于无相幻火的符文微微闪亮,一段关于“空性与幻象”的明悟浮现心头。他猛然惊醒,“我这是着相了!我总是心存‘捕捉’、‘炼化’、‘得到’之念,这念头本身就有了边界,有了‘我’与‘它’的对立。而此火本性为‘空’为‘无’,超越定义,唯有同频方能共鸣。”
他彻底放弃了“炼化”的意图,甚至放弃了“控制”混沌不灭火的念头。他将心神沉入一种极致的空明状态,想象自身与混沌不灭火皆化为“未始有物”的“无”,化为一片未开的混沌,不定义自身,亦不定义对方。不再去“抓”,而是去“映照”。不再去“炼”,而是去“包容”。
混沌不灭火的灰色焰体变得愈发朦胧虚幻,不再炽烈,反而如同天地初开时的太初之气,不再具有任何特定属性,只是“存在”本身。那缕虚空燧火跳跃的频率微微改变,似乎感应到了这同源般的“空无”气息,它不再闪避,反而如同游子归家般,主动地、舒缓地、自然而然地投入了那片灰色的混沌之中。
没有惊天动地的碰撞,没有力量的交锋,只有一种水乳交融般的和谐与宁静。混沌不灭火的焰心深处,多了一点几乎看不见的、缓缓旋转的透明星璇。一股明澈洞悉、关乎空间微妙联系的真意流入陈承安心田。
陈承安长舒一口气,心神俱疲,却欣喜万分。此火虽小,却为他打开了通往空间法则的大门,更让他对“无”的境界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
火之试炼彻底结束,他也彻底炼化了试炼的奖励,陈大少默默休息一番,琢磨着下一步是不是五行试炼都要逐一进行?正想着的时候,大殿景象再变,化为一片苍茫枯寂的无垠大地,天空晦暗,重力骤增百倍千倍!陈承安只觉得身体一沉,每一寸肌肉、每一根骨骼都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似要将他彻底碾碎,融入这片大地,成为其一部分。这不仅是物理的重压,更是一种“意志”的压迫,属于大地的沉眠、同化之意志。
“轰!轰!轰!”
大地翻涌,土石凝聚成巨大的拳头、巍峨的山岳,裹挟着无可匹敌的厚重之力,从四面八方轰击而来。这不是法术的灵巧变幻,而是最纯粹、最野蛮的力量碾压。
陈承安无处可躲,只能运转功法,以肉身硬抗。他双足深陷地面,努力与大地建立联系,去感悟那份“厚德载物”的真谛——承载万物,生养众生,亦能埋葬一切。他的皮肤开裂又愈合,骨骼碎裂又在磅礴的土系元气下重组。在极限的压迫与破坏中,他体会到了大地的“实”与“稳”,其“生”与“藏”。试炼毕,他肉身强度飙升,体表泛着淡黄色泽,似与大地脉络相连,不动时如磐石扎根,动时则力大无穷,举手投足间自带山岳之重,防御力惊人之极。
他对于五行之力体悟最深的便是火,其余的仅仅是作为修士能用便不再进一步去追求,毕竟任何人的精力就那么多,陈承安如今身前事已经让他有些忙于招架,自身修为提升,丹道如今彻底进入瓶颈,不知道下一步的方向,大周王朝亿万百姓,他虽然不是帝王,但他总向着若是自己能出一份力,让百姓能更好地过活,这也是他的一个念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