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时间不等人。”
曹操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
“袁绍近日已吞并韩馥部分势力,虽暂时未成气候,但假以时日……”
他没有说完,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直视刘复。
郭嘉晃了晃空酒壶,似笑非笑道:
“几天以来,军中每日都有将士自发聚集,高呼‘魏王千岁’。
若再拖延,这份热忱恐会化作疑虑。”
两人显然也没想到天上会飘来四个字,
“刘复当王”……
以两人之智自然知道这是人为,但对治下普通百姓的冲击却是极大,如此两人才迅速改变立场。
时移事易,哪有一成不变的事情呢?
刘复点头,
“既如此,明日会议就商议称王细节吧!
左右一个王位而已。
孤也承担的起。”
次日,州牧府大厅气氛与前几日截然不同。
显然已经得到了风声。
文武肃立,鸦雀无声。
程昱、戏志才、王申、王禄等文臣立于左列,眼神热切而坚定;
典韦、黄忠、张合、高览、文丑等武将列于右班,甲胄鲜明,按剑挺立,一股无形的锐气弥漫开来。
新附的曹操与洞察人心的郭嘉站在文官队列靠前的位置,神情平静,目光却都聚焦于主位之上。
刘复身着玄色深衣,外罩一件象征州牧威严的绛紫袍服,缓步登上主座。
他环视堂下,目光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从黄巾时期就追随他的元老,到徐州新降的俊杰,再到颍川新投的英才。
典韦那憨厚却无比坚定的眼神,郭嘉嘴角若有若无的洞悉笑意。
曹操那深不见底却在此刻显得格外坦荡的目光……所有的疑虑、所有的权衡,
在这汇聚一堂的忠诚与力量面前,都显得苍白了。
“几日之议,诸位心意,吾已尽知。”
刘复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天意昭昭,民心所向,将士用命,贤才归心。
此非刘复一人之欲,实乃四州千万生灵之愿,二十万将士所求!”
他停顿片刻,堂下呼吸仿佛都屏住了。
“伪帝刘协,受制于董卓乱臣,失德于天下,早已不堪为汉室正统!
我刘复,身为汉室宗亲,承蒙诸位不弃,执掌青、徐、兖、豫四州之地,
当此乱世,有拨乱反正、重整乾坤之责!”
刘复的声音陡然拔高,如金石交击:
“若再拘泥于虚名,坐视奸雄割裂山河,使黎民倒悬,非但辜负诸君厚望,更愧对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今日,孤意已决——”
他霍然起身,仿佛有一股磅礴的气势自身上升腾而起,目光如电,扫视全场:
“即日起,进位为魏王!”
“魏王!”
“魏王千岁!”
短暂的寂静后,巨大的声浪几乎掀翻了州牧府的屋顶!
武将们激动地以拳击甲,发出铿锵巨响;
文臣们深深拜伏于地,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程昱老泪纵横,戏志才的脸上泛起红晕,郭嘉含笑微微颔首,曹操则率先撩袍下拜,声音洪亮而真挚:
“臣曹操,拜见魏王!
恭贺大王正位,此乃天命所归,万民之福!”
“恭贺大王正位!
天命所归,万民之福!”
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再次响起。
刘复——此刻已是魏王刘复——双手虚抬:
“众卿平身!”
待众人起身,刘复的目光变得锐利而深远:
“进位称王,非为虚名,乃为号令天下,荡平不臣!
孤既为魏王,当立纲陈纪,赏功罚过,使四州之地,政通人和,兵精粮足,为扫清寰宇,再造太平奠基!”
称王大典,十五日后于临淄城外新筑之祭坛举行。
在此期间,王禄指挥手下在刘复麾下诸重要大城装神弄鬼。
临近的大城每晚上空皆会飘来四个大字
“刘复当王”,
稍远的也在刘复称王前几天快马赶到,显圣了几天。
面对如此祥瑞,王申自然不甘落后,让手下水军大规模出动,宣扬刘复称王是天命所归!
没看到老天爷都亲自写字肯定了吗?
同时给不认字的百姓解释天空那四个字的含义。
终于,称王仪式举行之日到来。
仪式极尽庄严隆重。
九丈高坛,以五色土筑成,象征魏王掌五行,统御四方。
坛上设青铜巨鼎,香烟缭绕。
刘复身着玄色十二章纹王袍,头戴九旒冕旒,在典韦率领的玄甲亲卫拱卫下,缓步登坛。
曹操担任司礼官,声音洪亮,宣读祭天文告。
文告痛斥董卓篡逆、伪帝失德,
详述刘复起兵青州、匡扶社稷、安定四州的功绩,
强调其汉室宗亲身份,最后宣告:
“……天命在魏,兆民归心!
今昭告天地祖宗,刘复即魏王位,
承天景命,总领四州军政,誓靖国难,还天下朗朗乾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