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还在骂刘备“忘恩负义”的百姓,如今却纷纷调转矛头,指责刘璋和张朱“活该”。
刘备的手段见长,不仅从报纸下手,还对酒楼客栈饭馆的说书人进行资助。
在城南的“聚贤茶馆”里,
说书先生周栓正唾沫横飞地讲着《刘季玉益州误国记》。
他手里拿着醒木,“啪”地一拍桌子,大声道:
“各位看官您猜怎么着?
那刘璋守着益州的富庶之地,却让百姓吃不饱饭!
有一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百姓们只能啃树皮、吃草根,可咱们这位刘大公子呢?
还在府里搂着美人喝酒,连一粒粮食都不肯拿出来!”
台下的观众瞬间炸了锅。
“这也太不是东西了!”
一个壮汉拍着桌子,怒声说道,
“这种人,就该被赶出益州!”
“就是!刘备把他踢出商队,算是便宜他了!”
另一个人附和道。
周栓见状,又接着讲道:
“再说那徐州的张朱家,更是黑心!
当年徐州闹蝗灾,百姓们走投无路,只能向张朱家借钱。
可张朱家呢?
借着一两银子,半年后就要还五两!
有个老农还不上钱,张朱家的人就把他的房子拆了,把他的女儿抢走当丫鬟!
各位说,这是不是丧尽天良?”
台下的观众听得义愤填膺,纷纷骂道:“太过分了!这种奸商,就该千刀万剐!”
茶馆的角落里,几个文人模样的人正围在一起,讨论着这场舆论战。
其中一个人摇头晃脑地说道:
“刘备此举,虽有失君子之风,却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刘璋和张朱先爆料在前,刘备反击在后,倒也说得过去。”
另一个人却反驳道:
“话不能这么说!刘备就算是反击,也不该编造谎言,污蔑他人祖上。
刘焉私造天子车驾之事,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原本报纸上政事版上也没有报道过,如今出现也只是在娱乐版上有所提及。
张朱家放印子钱逼死百姓,也只是传闻。
刘备这么做,和造谣生事有什么区别?”
两人争论不休,周围的人也纷纷加入,一时间,茶馆里吵得不可开交。
这波反击来得迅猛而激烈,立刻在开封城引发了新一轮的舆论海啸。
“嚯!没想到刘……刘掌柜发起狠来,也这般厉害!”
距离周栓说书的茶馆不远的另一个茶馆里,一个茶客咂摸着嘴,指着报纸上的内容对同伴说道。
“我看呐,这刘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爹都敢坐天子车驾了,他本人能是省油的灯?
在商队里拖后腿,活该被踢出去!”
另一人附和道。
“那张朱家放印子钱,可是缺德冒烟的事儿!这种人的话,能信几分?”
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
“刘备这手也太狠了,直接揭人祖坟啊!再说,他刘备就真那么干净?
我看未必!”
舆论开始出现分化,不再是一边倒地批评刘备。
而在开封城的另一角,刘璋和张朱正坐在一家小院里,看着刘备反击的报纸,脸色铁青。
他们看到这些夸张的报道,气得几乎吐血。
刘璋摔碎了心爱的茶壶,浑身发抖:
“刘备!安敢如此辱我父子!”
“这个小人!竟然编造这种谎言污蔑与我!”
刘璋将报纸摔在地上,气得浑身发抖。
他出身名门,最看重名声,如今却被人说成是“无能之辈”、“反贼之子”,这让他如何忍受?
张朱也好不到哪里去。
张更是暴跳如雷,他家族虽非巨宦,
但他家族在徐州虽算不上名门望族,却也是体面人家,如今却被人说成是“吸人血的奸商”,连他父亲都被拉出来鞭尸。
还被扣上“无赖”的帽子!
他咬着牙,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刘备既然这么不要面皮,那咱们也不用客气了!
他不是常常自诩汉室宗亲吗?咱们就把他祖上的那些烂事,都给抖出来!”
刘璋抬起头,看着张朱:
“你的意思是……”
“没错!”
张朱冷笑一声,
“刘备的祖父刘雄,当年举孝廉,据说也是靠贿赂官员才得到的;
他父亲刘弘,早逝的原因不明,说不定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还有刘备年轻时,游手好闲,不爱读书,整天就知道架鹰斗犬,
这些事,咱们都给它写出来,让全开封的人都看看,这位‘刘玄德’,到底是什么货色!”
刘璋眼前一亮,连忙点头:
“好!就这么办!咱们也找报社,让他们把刘备的老底都给扒出来!”
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要和刘备斗到底。
刘璋和张朱说干就干。
先是托关系找了一帮子挂着郡名甚至县名的报纸。
张朱赤红着眼睛,对请来来的几家小报记者(主要是青州、徐州系)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