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何进的提携,何方先是起身拱手,语气沉稳:“伯父,诸君。”
说实话,怎么平定幽州叛乱,他有很多方略。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怎么落地,或者说这些同僚谁还愿意干活。
就比如现在,朝廷出兵。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首先肯定是要收集车马刀兵和粮草。
但大臣和皇帝之间就开始了扯皮。
大臣们想让皇帝自己出钱,皇帝则想让国库来出钱。
当初黄巾军叛乱的初期,朝廷兵马之所以四处溃败,很大原因就是源自于这种高层的博弈。
准确来说,是士族和皇权的博弈。
直到四海动乱,大厦将倾,大汉帝国的董事长刘宏才终于坐不住了。
在中常侍吕强的劝说下,答应了皇甫嵩(士族代表)的三个条件。
一:解除党禁,赦免天下党人。
二:开放中藏钱,充实军费(拿出皇帝的私房钱)。
三:调拨西园厩马,强化骑兵(拿出皇帝的私房马)。
其实,这三个策略,也都是针对刘宏之前的政治制度,狠狠打脸。
首先是169年的党锢之祸。
这个本质上是皇权通过宦官打击士大夫集团的集权手段。
其次中藏钱,是刘宏采用手段把帝国收入变成皇帝私人收入。
如:熹平四年(175年),刘宏将“平准”改为“中准”,改由宦官担任的“中准使”主管,并纳入少府(皇家私库)体系。
这一调整使物价管理权从外朝官僚系统转入皇帝直接控制的内廷。
其中猫腻有多少,可以参考特不靠谱和背后财团。
光和六年(公元 183年),置圃囿署,以宦者为令,打破“将作大匠掌宫室、少府掌皇家私产”的分工。
由将作大匠负责的园林修建权被剥离,转而由宦官主导的圃囿署管理。
这个猫腻,可以参照200的自行车,采购价是8000......
至于马匹这种,即是收入大头也是军备物资。
光和四年(公元 181年),正月,初置騄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
也就是将马匹管理从太仆(国家机构)划归少府(皇家私库)。
......
准确来说,不管刘宏是出于打压士族也好,个人贪财也好......
他就像是大汉帝国最大的蛀虫,把帝国最来钱,最容易产生猫腻的东西,统统从士族(官僚体制)手中,拿到自己手中。
这么一来,士族们都麻瓜了:“说好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咋好处全让你一人占了。”
然而,刘宏占了这么多的好处不说,还要卖官鬻爵。
卖官鬻爵亘古有之,汉武帝也搞过,但像刘宏这样明码标价,必须出钱的,则独一份。
于是,在士大夫们看来,皇帝不但把最赚钱的东西拿走了,还要我们士族交钱才能升官,这不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而是天子吃完天下还要吃士大夫......这还玩个毛线。
再准确来说,刘宏太聪明了,他总能发现那些行当最有搞头......
这就像后世的公司一般,你辛辛苦苦打工赚钱,结果所有职务回扣和便利之类的全被董事长拿走不说,你作为管理者还要给董事长交钱......
这公司不倒闭才怪。
“侄儿认为,首先应该增兵河内郡,以提防黑山贼趁机动乱,两相呼应,危及国家。”
何方话音刚落,议事堂内便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
从事中郎郑达崔烈捻着颔下胡须,缓缓点头:“增兵河内确有必要。
黑山贼虽受朝廷招安,封了平难中郎将、黑山校尉,却素来反复无常,若与幽州叛贼呼应,则司隶腹地危矣。”
这话其实说的也有问题,张口闭口都是黑山贼......
掾属王朗皱着眉摇头:“话虽如此,可如今北疆战事调兵的粮草牢直还没有着落,再增兵河内,粮草军需从何而来?
朝廷府库本就空虚,去年凉州平叛已耗了大半,再添负担,恐难支撑。”
他这话戳中了要害,堂中不少人都跟着点头。
四方动乱,财政凋敝,但凡涉及“兵”,最先卡壳的总是“钱”与“粮”。
就在这时,大将军府长史王谦抬眼看向何方,语气带着几分追问:“何军侯既提增兵,可有解决军需之法?
总不能让将士饿着肚子去守河内吧?”
何方心中暗笑。
王谦这话虽像抬杠,却正好让他把早已想好的对策说出来。
他先朝何进拱手,见对方点头示意,才朗声道:“侄儿举荐一人,可解河内之困。
钱塘侯朱讳儁公,麾下有家兵五千,皆为久经战阵之辈。
若拜他为河内太守,令其镇守河内,既无需朝廷调拨粮草,又能震慑黑山贼。”
“朱公伟?”
掾属甄俨眼睛一亮,“此人早年平定交州叛乱,后在太平道之乱中也战功赫赫,麾下家兵确是精锐!
可他现为母亲服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