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成长生态计划”覆盖500所学校的庆功宴,陈曦特意选在了清溪古镇的枫叶客栈。这座临河而建的老客栈,曾见证过她和沈砚川的告白,也承载过和孩子们捡枫叶的回忆——她想让这场庆祝,少些商业应酬的客套,多些朋友相聚的温暖。
傍晚五点半,夕阳把古镇的青石板路染成蜜色,临河的灯笼次第亮起,暖红色的光映在河面上,随波轻轻晃动。客栈庭院的角落,老板按陈曦的要求支起了烤炉,红薯的香甜气息混着桂花的清香,在晚风里漫开。陈曦穿着一条米白色长裙,站在客栈门口的老枫树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无名指上的枫叶戒指,心里满是期待。
六点整,一辆黑色轿车缓缓停在路边,顾衍之率先下车。他难得没穿平日里的深色西装,换了件浅灰色休闲西装,领口松开两颗扣子,多了几分松弛感。他手里提着一个烫金纹的木盒,走到陈曦面前,嘴角露出一抹浅淡却真诚的笑意:“恭喜,500所学校的目标,你做到了。”他递过木盒,“里面是顾氏酒庄窖藏的赤霞珠,不是什么稀世珍品,但胜在口感醇厚,今天用来庆祝刚好。”
陈曦接过木盒,指尖触到温润的木质,正要道谢,身后就传来熟悉的脚步声。“陈曦!抱歉来晚了十分钟。”沈砚川快步走来,白大褂换成了米色针织衫,手里提着一个印着医院logo的保温桶,额前还带着薄汗,“刚才给最后一个孩子做心理评估,他非要把画的‘健康小屋’送给我,耽误了点时间。”他的目光落在陈曦的戒指上,眼里瞬间漾起温柔,自然地牵起她的手,指腹轻轻蹭过戒指边缘:“戴着很合适,比我想象中还要好看。”
保温桶刚放在石阶上,远处就传来一阵轻快的喊声:“曦曦!顾总!沈医生!我来啦!”陆星辞穿着白色连帽卫衣,外面套着黑色飞行员夹克,怀里抱着一把原木色吉他,身后跟着的助理则提着一个半人高的蛋糕盒。他几步跑到庭院里,兴奋地掀开蛋糕盒——顶层奶油上用巧克力写着“生态计划圆满成功”,周围用淡紫色奶油画了枫叶、画笔和小房子,正是《星光下的画笔》里的核心意象,甚至连蛋糕侧面都印着孩子们的简笔画图案。“这蛋糕我让工作室的甜品师做了三天,每个细节都对着孩子们的画稿调的!”陆星辞得意地拍了拍蛋糕盒,“等下切蛋糕的时候,一定要先给小远留一块,他上次还说想尝尝‘会唱歌的蛋糕’。”
说话间,林知珩和江屿也并肩走来。林知珩穿着藏青色衬衫,手里捧着一本深蓝色封皮的书稿,封面上“乡村儿童数字陪伴教育实践指南”几个字格外醒目;江屿则提着一个靛蓝色布袋子,上面绣着小小的“星途公益”logo。“陈曦,恭喜。”林知珩将书稿递过来,指尖划过封面,“这是指南的最终校样,下个月就能送出版社排版,扉页的第一作者位置,我已经标注了你的名字。”江屿也笑着打开布袋子,拿出一本线装的小书:“这是志愿者团队整理的《孩子的小小心声》,里面记录了500个孩子的成长故事,比如小远第一次主动举手分享画作,阿雅把‘会飞的房子’画成了彩色——每个故事后面都贴了孩子的原作复印件,算是大家一起给你的庆功礼。”
客栈老板早已在庭院中央摆好了一张长条木桌,桌上铺着粗麻布桌布,摆满了古镇的特色菜:清蒸河鲈泛着莹润的光泽,笋干烧肉裹着浓稠的酱汁,桂花糯米藕上撒着细碎的糖霜,还有沈砚川带来的糖醋排骨——保温桶一打开,酸甜的香气瞬间盖过了其他菜味。顾衍之的红酒被放在冰桶里镇着,陆星辞的蛋糕摆在桌角,林知珩的书稿和江屿的故事集则被陈曦小心地放在旁边的矮柜上,像两件珍贵的展品。
“人都到齐了,我们开席吧!”陈曦拿起醒酒器,给每个人的酒杯里都倒上红酒,然后举起自己的杯子,眼里满是真诚的光,“首先,我想敬大家一杯。‘生态计划’能走到今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没有顾总从硬件到资金的全方位支持,我们连第一所学校的设备都凑不齐;没有沈医生带着团队跑遍500所学校建健康小屋,孩子们的健康就少了一道守护;没有陆星辞用音乐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孩子的梦想,我们的公益就少了一份传播的力量;没有林教授搭建的学术框架,我们的实践就成了无本之木;没有江学长的志愿者团队,我们的课程就无法真正落地到每个孩子身边。谢谢你们,愿意陪我一起,把‘让每个孩子都能出彩’的初心,变成了现实。”
“该敬的是你。”顾衍之举起酒杯,声音沉稳却有力,“很多人做公益,要么是一时兴起,要么是追求名声,只有你,从始至终都在琢磨‘怎么真正帮到孩子’。你让我看到,公益不是一次性的捐赠,而是需要长期投入、用心经营的生态。未来,顾氏会继续做你最坚实的后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