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健康小屋”年度总结会的最后一张PPT定格在“全年儿童体检覆盖率98%”的数字上,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陈曦合上笔记本电脑,心里满是欣慰——这一年,从第一间健康小屋落地,到如今覆盖23个县区的50所学校,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奔波与坚守。当晚,她留在工作室整理沈砚川提交的健康报告,指尖划过“慢性病干预成功率85%”“儿童近视率同比下降3%”的亮眼数据,忍不住嘴角上扬。
就在她准备保存文件时,系统面板突然弹出一条带着暖金色光晕的提示,心形图标在屏幕上缓缓跳动,旁标注着醒目的数字:“【沈砚川·好感度突破80】检测到沈砚川对宿主的情感联结与公益信任度达到新峰值,触发‘专属心意’事件——48小时内,将收到其精心准备的定制戒指,戒指设计融入‘健康公益’元素,承载‘以守护为誓,伴公益同行’的寓意,非传统婚恋象征,而是专属伙伴的承诺。”
“定制戒指”“专属伙伴承诺”——这几个字让陈曦的心跳骤然加快。她靠在椅背上,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过往的片段:为了陪她走访偏远山区的学校,沈砚川推掉了国家级的儿科医学研讨会,只说“乡村孩子的健康更需要关注”;为了帮她完善儿童健康课程,他熬夜整理了300多页的营养学资料,连“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钙摄入量标准”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在她去年重感冒时,他默默送来药品和熬好的小米粥,却只说“是健康小屋剩下的食材,别浪费了”。这份藏在细节里的心意,从不张扬,却早已渗透在公益路上的每一步。
第二天清晨,陈曦比往常提前半小时到工作室,想趁着没人整理一下思绪。推开玻璃门,却看到沈砚川站在门口的晨光里,穿着一身干净的白大褂,袖口整齐地挽到小臂,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的丝绒盒子,指尖微微泛红,显然已经等了很久。他平时总是从容淡定,此刻却难得地露出几分局促,眼神甚至有些不敢直视她。
“早。”沈砚川先开了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一些,他走上前,把丝绒盒子轻轻递到陈曦面前,“有件东西想送给你,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只是觉得它很适合我们现在的关系。”盒子的表面印着简约的花纹,触手温热,显然是被他揣在怀里焐热的。
陈曦接过盒子,指尖有些颤抖。她深吸一口气,轻轻打开——一枚银质戒指静静躺在黑色丝绒上,没有华丽的钻石,却设计得格外用心:戒指主体是简约的环形,打磨得光滑细腻,内壁刻着细小的“健康”二字,字体是沈砚川常用的楷书;外侧缠绕着两条细细的纹路,一条刻着“公益”,一条刻着“同行”,两条纹路在顶端交汇,托起一颗小小的蓝色宝石,宝石被切割成健康小屋的图标形状,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这是我找首饰设计师定制的,从设计图到成品,花了三个多月。”沈砚川的目光落在戒指上,语气认真,“内壁的‘健康’,代表我们共同守护的乡村儿童健康事业;外侧的‘公益’和‘同行’,代表我们是公益路上的伙伴,缺一不可;蓝色宝石是健康小屋的象征,希望它能提醒我们,不管未来遇到什么困难,都别忘了最初做公益的初心。”
他顿了顿,似乎怕陈曦误会,又急忙补充道:“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求婚戒指,我知道现在谈这个还太早。我只是想以这种方式,表达我想和你长期做公益伙伴的决心——不管是健康小屋的运营,还是乡村儿童的健康保障,我都想和你一起坚持下去。如果你觉得不合适,没关系,我可以……”
“我很喜欢。”陈曦打断他,拿起戒指轻轻戴在无名指上,大小刚刚好,仿佛是为她量身定做的。银质的触感贴合皮肤,传来一丝微凉,却瞬间暖了整个心房。“谢谢你,沈砚川。这枚戒指,比任何礼物都更有意义。”
沈砚川看到她戴上戒指,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眼角的细纹里都透着暖意。“我还在戒指内壁刻了我们第一次一起走访的学校名字——‘向阳小学’,字很小,你仔细看就能找到。”他指着戒指内壁,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
陈曦低头,借着晨光仔细看——果然在“健康”二字旁边,刻着“向阳小学”四个极小的字,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记忆瞬间被拉回第一次一起去向阳小学的场景:那天飘着小雨,他们踩着泥泞的小路走进学校,孩子们围着他们叽叽喳喳地问“医生叔叔什么时候还来”,沈砚川蹲下来,认真地对每个孩子说“只要你们需要,我就会来”。原来从那时起,他就把这份公益承诺,悄悄刻进了心里,也刻进了这枚戒指里。
当天下午,沈砚川提议带陈曦去一个地方。车子驶出市区,往郊区方向开了半个多小时,停在一栋刚刚装修好的两层小楼前。楼体是温暖的米白色,门口挂着“乡村儿童健康小屋(总馆)”的牌子,院子里种着几棵小树苗,旁边还放着几个崭新的摇摇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