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公益受邀参加“全国非遗文化盛典”的前一周,陈曦对着衣柜里的衣服犯了难——翻来覆去只有几件简单的衬衫和牛仔裤,之前参加活动穿的黑色西装又显得过于严肃,和“非遗传承”的温暖调性格格不入。更让她焦虑的是,盛典会有全国几十家媒体报道,还有不少非遗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出席,她作为手作公益的代表,既想展现专业度,又不想失去亲和力,却不知道该如何平衡。
“要是形象不过关,不仅会影响手作公益的口碑,还可能错失和企业合作的机会。”陈曦对着镜子叹气时,手机突然收到一条视频通话请求,是她的大学同学苏蔓——如今是圈内知名的顶流造型师,曾为不少明星设计过红毯造型。
接通电话,苏蔓一眼就看出了她的烦恼:“怎么愁眉苦脸的?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陈曦无奈地对着镜头晃了晃衣柜:“下周要参加非遗文化盛典,不知道该穿什么,总觉得穿什么都不合适。”
苏蔓听完,立刻来了精神:“这有什么难的!你忘了我是做什么的?明天我刚好有空,去你那一趟,给你做个全套形象打造,保证让你既专业又有特色,还能突出非遗元素。”
第二天一早,苏蔓就带着两个大大的行李箱来到手作公益的传承馆,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衣服、配饰和化妆工具。“先别急着试衣服,我们先做‘形象定位’。”苏蔓拉着陈曦坐在沙发上,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你这次的身份是‘非遗公益推动者’,场合是正式的文化盛典,核心需求是‘专业+亲和+非遗元素融合’,所以造型不能太浮夸,也不能太随意,要在细节里藏巧思。”
她一边说一边翻出手机里的参考案例:“你看这位非遗传承人,穿的是改良版的苏绣旗袍,既有传统韵味,又方便活动;还有这位公益组织负责人,用非遗银饰搭配简约西装,既显专业,又突出了文化特色。你的造型可以走‘简约基础款+非遗配饰’的路线,既不容易出错,又能体现手作公益的核心。”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苏蔓带着陈曦开启了“形象改造”:先是肤质护理——她带来的护肤品都是温和的植物配方,一边帮陈曦敷面膜,一边讲解:“做造型先做肤质,好的皮肤状态比什么化妆品都重要,你平时跑村寨风吹日晒,要记得加强保湿和防晒。”
敷面膜的间隙,苏蔓开始筛选衣服。她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件米白色的亚麻连衣裙:“亚麻材质透气又显质感,颜色温和不抢镜,刚好能突出非遗配饰;再搭配一件浅灰色的针织开衫,既能应对盛典现场的空调房,又能增加层次感。”她还特意避开了过于紧身的款式:“你需要经常和人握手、递资料,宽松的版型更方便活动,也显得更亲和。”
衣服确定后,最关键的配饰环节来了。苏蔓的目光落在了传承馆展示柜里的非遗饰品上——拿起李阿婆绣的苗绣胸针,又拿起王师傅编的竹编手链:“这些都是现成的‘宝藏配饰’!苗绣胸针别在开衫上,既能点缀细节,又能直接告诉别人你在做苗绣传承;竹编手链代替普通的金属手链,既独特又有记忆点,别人看到一定会问,这时候你就能自然地介绍手作公益的项目。”
她还从行李箱里拿出一对银质耳环:“这是我特意找贵州银饰艺人定做的,简化版的苗族蝴蝶纹样,和你之前绣的苗绣图案相呼应,戴在耳朵上不会太夸张,又能提升整体的精致度。”
最后是妆容和发型。苏蔓给陈曦化了淡淡的“伪素颜妆”——只涂了轻薄的粉底,重点提亮了眼下和苹果肌,唇妆选了温柔的豆沙色:“盛典要持续一整天,妆容要持久又自然,太浓的妆容易脱妆,还会显得有距离感。”发型则是简单的低马尾,只在发尾用卷发棒烫了一点点弧度:“低马尾显干练,微卷的发尾又能增加柔和感,你和人交流时,头发不会乱飘,也方便戴耳麦。”
全部完成后,陈曦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简直不敢相信——米白色连衣裙衬得她肤色透亮,浅灰色开衫显得温婉大方,苗绣胸针和竹编手链在细节处闪闪发光,淡淡的妆容让她看起来精神饱满,又不失亲和力。“这真的是我吗?也太好看了吧!”陈曦惊喜地转了一圈,连传承馆的同事都忍不住称赞:“陈姐,你今天看起来又专业又温柔,完全是‘非遗传承人的理想形象’!”
苏蔓笑着帮她整理了一下开衫的领口:“这还不算完,我再教你几个‘形象管理小技巧’。”她拿出手机,打开相机调成录像模式:“和人交流时,肩膀要放松,不要含胸驼背;递名片时,双手递出,眼神要看着对方;拍照时,不要僵硬地站着,可以自然地拿着苗绣胸针,或者轻轻搭在竹编展示架上,既自然又能突出非遗元素。”
她还特意模拟了盛典上可能遇到的场景:“如果记者问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造型’,你可以说‘我的开衫上别着李阿婆绣的苗绣胸针,手上戴的是王师傅编的竹编手链,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非遗手工艺人的作品,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既回答了问题,又宣传了手作公益,一举两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