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公益“非遗技艺体验周”进入第五天,陈曦的眼下已经挂着明显的青黑。早上七点,她准时去郊区接苗绣传承人李阿婆;上午组织三十多位体验者学习打籽针,全程站着指导,连口水都没顾上喝;中午刚送走李阿婆,又马不停蹄地对接下午的媒体采访,直到傍晚六点,最后一位记者离开,她才靠着展示柜缓缓坐下,抬手揉了揉发僵的肩膀。
“陈姐,你脸色怎么这么白?”负责登记的志愿者小夏递过来一瓶水,担忧地看着她,“我早上就看到你捂着肚子,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这几天你都没好好吃饭,昨天的盒饭就动了两口。”
陈曦刚想摆手说“没事”,突然一阵头晕袭来,眼前的展示柜瞬间模糊,她下意识地伸手去扶,却差点摔倒。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小心!”苏医生提着他的“健康急救包”快步走过来,一把扶住她的胳膊,稳稳地把她扶到沙发上。
“我今天过来给体验者修那个破损的竹编篮,刚到门口就看到你不对劲。”苏医生一边说,一边从急救包里拿出电子血压计,熟练地帮陈曦绑上袖带,“最近是不是又熬夜了?三餐也没规律吧?”
血压数值出来,收缩压只有90mmHg,舒张压60mmHg,明显偏低。苏医生皱起眉头,从急救包里翻出一瓶葡萄糖口服液递给她:“先喝这个补点能量,你这是长期劳累加饮食不规律导致的低血压,再硬撑下去会出大事的。”他一边看着陈曦喝完口服液,一边从包里拿出纸笔,快速写了一个调理肠胃的方子:“山药、小米、茯苓,你每天早上煮粥喝,健脾养胃;晚上要是忙得没时间做饭,就煮点蔬菜面,别再吃外卖了。”
“还有这个。”苏医生又从包里拿出一小包艾叶,“你最近总说手脚凉,晚上睡前用艾叶煮水泡脚,十五分钟就行,能促进血液循环,睡得也能香一点。”
就在这时,传承馆的门被推开,林砚舟提着一个保温桶走了进来,里面飘出的小米粥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我听小夏说你不舒服,特意从家里煮了粥过来。”他把保温桶放在茶几上,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除了冒着热气的小米粥,还有两个全麦青菜包和一小碟凉拌黄瓜,“小米粥熬了两个小时,放了点山药,养胃;青菜包是我妈早上刚做的,用的全麦面粉,你肠胃不好,吃这个好消化;黄瓜我用醋拌了拌,能开开胃。”
林砚舟拿起勺子,盛了一碗小米粥递到陈曦手里:“快趁热喝,凉了就不好喝了。”他看着陈曦小口喝粥的样子,又补充道:“以后我每天早上来传承馆的时候,都给你带早餐,你不用再自己凑活;晚上要是需要整理资料,我就留下来帮你,你早点回家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不能垮了。”
陈曦喝着温热的小米粥,心里像是被暖流包裹着,眼眶微微发热:“你们……怎么对我这么好?”
“我们是伙伴啊。”林砚舟笑了笑,伸手帮她拂掉落在额前的碎发,“你把所有心思都放在非遗传承上,帮李阿婆找销路,帮王师傅对接合作,却总忘了照顾自己。我们多照顾你一点,你才能有精力做更多事,不是吗?”
苏医生也跟着点头:“对啊,你健康了,才能把手作公益做得更好,才能帮更多传承人。我们这可不是单纯照顾你,是在‘支持非遗事业’呢!”
从那天起,林砚舟和苏医生就成了陈曦的“专属生活管家”。每天早上七点半,林砚舟都会准时出现在传承馆,手里提着不同的早餐:周一到周三是小米山药粥配水煮蛋,周四是蔬菜瘦肉粥配全麦馒头,周五则是南瓜粥配豆沙包,还会特意带一份当季的水果,放在陈曦的办公桌上,叮嘱她“上午记得吃,补充维生素”。
晚上只要陈曦还在整理资料,林砚舟就会留下来帮忙——他会把当天的体验者反馈表分类整理,把活动照片按主题归档,甚至会提前帮陈曦把第二天的待办事项列好,让她能在晚上十点前准时回家。有一次,陈曦为了赶制非遗文创的设计方案,想熬夜加班,林砚舟直接把她的电脑合上:“设计方案明天再做也不迟,你要是熬坏了身体,谁来推进项目?听话,先回家睡觉。”
苏医生则每周三下午准时来传承馆“报到”,给陈曦做健康检查:测血压、听心率、看舌苔,根据她的身体状况调整调理方案。看到陈曦的舌苔不那么黄了,他就会把山药粥换成莲子粥,说“莲子能养心安神,你最近压力大,喝这个好”;发现陈曦的颈椎有点僵硬,他就会教她做“颈椎米字操”,还特意在她的办公椅上放了一个靠垫:“这个靠垫是记忆棉的,能支撑颈椎,你坐着办公的时候靠上,能舒服点。”
他还在传承馆的茶水间放了一个养生壶,配好了陈皮、山楂、枸杞、菊花,贴了一张“养生茶配方表”:“上午喝陈皮山楂茶,理气开胃;下午喝枸杞菊花茶,清肝明目。每天都要煮,别偷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