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月的方案打磨与技术研发,“科技+非遗+公益”乡村振兴项目正式进入落地阶段。“忠犬联盟”与智联科技的联合团队兵分三路,分别进驻贵州坪寨村、云南青溪村及新增的四川羌绣扶贫工坊,核心任务是搭建覆盖“生产、销售、服务、传承”四大场景的乡村数字平台,让科技真正扎根乡村土壤,为非遗产业赋能、为村民生活提质。
数字平台上线:一站式解决乡村痛点
此次落地的“指尖乡韵”乡村数字平台,是智联科技针对乡村实际需求定制开发的综合服务系统,分为生产管理、电商销售、便民服务、非遗传承四大模块,界面简洁易用,支持手机、平板、电脑多终端登录,即使是不熟悉数字化操作的村民,也能快速上手。
上线仪式在坪寨村的非遗扶贫工坊举行,简单的启动仪式后,智联科技的技术人员现场为村民们演示平台操作。“大家看,点击‘生产管理’模块,就能看到原材料采购清单、生产进度表、产品质检标准,还能观看智能生产辅助视频。”技术人员一边操作一边讲解,“遇到不懂的地方,点击屏幕上的‘语音求助’,就能直接联系我们的技术顾问。”
王大姐试着用手机登录平台,在“生产管理”里查看了当天的订单进度:“以前订单多了就容易乱,现在平台上写得明明白白,哪个产品要赶工、哪个原材料不够了,一眼就能看到,太方便了!”她还点开了竹编复杂纹样的教学视频,“这个视频比以前的手册清楚多了,新手跟着学,肯定能少走很多弯路。”
在青溪村的漆艺工坊,年轻传承人阿杰兴奋地探索着“电商销售”模块:“这个智能营销系统太厉害了!能看到哪些用户喜欢我们的漆器产品,还能自动生成推广文案和直播脚本。”他当场尝试发布了一款新设计的漆器香薰灯,不到半小时就收到了20多个订单,“以前直播全靠瞎琢磨,现在有了平台助力,销量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便民服务模块更是让村民们赞不绝口。村民们可以通过平台缴纳水电费、查询社保医保信息、预约村卫生室的体检服务、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以前缴水电费要跑到镇上去,来回要花大半天,现在在家用手机点几下就能搞定。”坪寨村的张大爷戴着老花镜,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了水电费缴纳,脸上满是笑容。
非遗传承模块则收录了竹编、漆艺、羌绣等非遗工艺的数字化资料,包括3D工艺演示、传承人访谈视频、纹样库等。“以后教徒弟,不仅可以手把手教,还能让他们在平台上看3D演示,直观了解每一个步骤的细节。”羌绣传承人李阿姨说,“平台上还有很多年轻设计师分享的创新纹样,我们也能学习借鉴,让羌绣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手把手教学:让每位村民都能用好科技
考虑到部分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对数字化工具不熟悉,联合团队制定了“手把手教学”计划,组织技术人员、志愿者与“忠犬联盟”成员结对帮扶,确保每位村民都能熟练使用“指尖乡韵”数字平台。
赵村长负责帮扶坪寨村的老年村民,他每天带着平板电脑,挨家挨户上门教学:“张大妈,您再试一次,点击这个‘电商销售’,就能看到咱们工坊的产品,想给孙子买个竹编书包,直接下单就行。”他一边指导,一边把操作步骤用大字写在纸上,方便村民们随时查看。
林砚舟则聚焦非遗传承模块的教学,他为年轻传承人们开设了“数字设计 workshops”,教他们使用平台上的纹样设计工具、3D建模软件:“大家可以把传统的竹编纹样扫描到平台上,再结合现代设计元素进行修改,设计出更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在他的指导下,年轻传承人们设计出了一系列融合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产品,上线后迅速成为爆款。
沈亦舟负责电商销售模块的培训,他组织村民们开展“直播实操训练营”,从平台直播功能的使用、话术设计到订单处理,一一进行指导:“大家不用怕出错,平台有智能话术提示,还能自动回复常见问题,多练几次就熟练了。”他还现场示范了一场直播,手把手教村民们如何展示产品、与网友互动,这场直播销售额突破5万元,让村民们信心大增。
苏医生则重点培训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和村民使用便民服务模块的医疗功能:“大家可以通过平台预约体检、查询健康报告,还能远程咨询医生。家里有老人孩子的,一定要学会这个功能,方便及时了解健康状况。”她还组织了一场健康讲座,结合平台的智能体检数据,为村民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周教授和智联科技的文化顾问则负责收集村民们的使用反馈,对平台进行优化调整:“这个模块的字体能不能再大一点?”“希望能增加农产品收购信息的推送功能。”村民们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被认真记录下来,技术团队快速响应,在一周内完成了平台的首次迭代优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