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指尖生花”公益时尚系列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发售。“云裳集”与“忠犬联盟”联合宣布核心公益规则:每售出一件“指尖生花”系列产品,自动从销售额中提取20元定向捐赠至“非遗帮扶基金” ,专项用于非遗扶贫工坊设备升级、传承人技能培训与乡村儿童非遗教育,捐赠明细实时公示在“指尖乡韵”数字平台,接受全社会监督。这一“消费即公益”的模式,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成为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发售首日便引爆市场。
全渠道开售:线上线下热潮涌动
发售当天,“指尖生花”系列同步登陆“云裳集”线下门店、官方电商平台、小程序商城及“指尖乡韵”数字平台,全渠道联动满足消费者需求,线上线下掀起抢购热潮。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云裳集”核心门店,一大早便排起了长队。门店精心布置了非遗主题展区,竹编工坊的实景复刻、漆艺饰品的灯光展柜、羌绣纹样的巨型背景墙,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工作人员身着系列产品,现场演示竹编手包的开合设计、羌绣连衣裙的刺绣细节,耐心解答消费者的疑问。
“这款竹编手包太特别了,手工编织的纹理很有质感,而且每买一件还能做公益,特别有意义。”一位年轻消费者一口气买了手包和丝巾,扫描产品吊牌上的二维码,实时看到自己的捐赠记录后,忍不住分享到社交平台,“捐赠金额直接公示,太透明了,必须为公益时尚点赞!”
线上渠道更是热度爆棚。“云裳集”官方直播间邀请了王大姐、阿杰等村民代表与明星代言人同台,村民们现场展示竹编、漆艺制作过程,分享自己的生活变化。“以前我们的竹编只能在村里卖,现在通过这个系列,能让更多城里人喜欢,还能为村里赚公益基金,太开心了!”王大姐在直播间演示竹编技法时,弹幕瞬间刷屏,“支持手艺人!”“已下单,为公益助力!”
发售首日,线上平台累计观看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系列产品销量达5万件,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捐赠金额实时达100万元。“指尖乡韵”数字平台的非遗手作专区同步引流,不少消费者购买时尚产品后,又下单了村民们制作的传统非遗手作,带动乡村非遗产品销量增长80%。
更令人惊喜的是,不少企业批量采购系列产品作为员工福利、客户礼品,既彰显企业社会责任,又扩大了公益影响力。某互联网公司采购了2000件羌绣丝巾,负责人表示:“‘指尖生花’系列将时尚、非遗与公益完美结合,作为员工福利既实用又有意义,还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公益透明:每一笔捐赠都有据可查
“消费即公益”的核心是透明可信。为了让消费者清晰了解捐赠去向,“忠犬联盟”与“云裳集”联合打造了“公益捐赠追溯系统”,消费者扫描产品吊牌上的专属二维码,即可查看该产品的捐赠金额、累计捐赠总额、基金使用进度等信息,实现“每一笔捐赠都有据可查”。
在追溯系统页面,清晰展示着三大核心板块:捐赠明细(单产品捐赠金额、个人累计捐赠金额)、基金总览(累计捐赠总额、已使用金额、剩余金额)、项目进展(设备升级、传承人培训、儿童非遗教育的具体实施情况,含现场照片、视频)。
“以前买公益产品,总担心钱没用到实处,现在这个追溯系统太透明了!”一位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后,看到自己购买的漆艺项链捐赠了20元,而累计捐赠总额已达500万元,其中100万元已用于坪寨村竹编工坊的智能设备采购,页面上还附有设备安装现场的照片,忍不住留言:“这样的公益才让人放心,以后会持续支持!”
为了进一步增强公信力,双方还邀请了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非遗帮扶基金”进行全程审计,每季度发布审计报告,每年召开公益发布会,公开基金使用情况。“我们承诺,每一笔捐赠都会100%用于非遗公益项目,绝不截留、挪用。”陈曦在公益发布会上表示,“透明是公益的生命线,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让消费者放心,让公益更有力量。”
随着系列产品的热销,公益捐赠金额持续增长。发售一个月后,累计捐赠总额突破1000万元,其中300万元用于三大非遗扶贫工坊的智能生产设备升级,200万元用于年轻传承人的技能培训,100万元用于乡村儿童非遗教育课程开发。坪寨村竹编工坊新增了10台智能编织辅助设备,生产效率提升30%;青溪村漆艺工坊组织了5场非遗创新设计培训,30名年轻传承人受益;四川羌绣工坊周边的3所乡村小学开设了羌绣兴趣班,200多名孩子免费学习非遗技艺。
这些项目进展实时更新在追溯系统中,消费者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公益贡献”。有消费者留言:“看到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学羌绣,感觉自己的小小购买,真的能改变一些事情,太有成就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