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专属日”的温暖余韵还在蔓延,“忠犬联盟”的成员们把目光投向了沈亦舟——联盟里的“流量担当”。这个总能用幽默段子、精彩直播点燃氛围的年轻人,凭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和灵活的头脑,把乡村非遗手作推向了千万网友的视野,直播带货、社交推广、活动策划,永远冲在最前线,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私下里藏着一个“歌手梦”。于是,一场专为沈亦舟打造的“顶流专属日”悄悄成型:大家化身他的“专属粉丝团”,去看他鲜为人知的唱歌彩排,再陪他在星空下唱一场只属于他们的演唱会,让他在忙碌的推广工作之外,圆一次自己的小梦想。
上午探班:彩排现场的“专属应援”
清晨的阳光刚洒满村文化广场,沈亦舟就已经带着音响、麦克风来到了这里。再过几天,村里要举办一场非遗主题晚会,他主动请缨要唱一首歌,把乡村的故事、非遗的魅力唱给更多人听。此刻,他正对着乐谱反复练习,眉头微蹙,神情专注得和平时那个嘻嘻哈哈的“顶流主播”判若两人。
“沈顶流,你的专属粉丝团来啦!”陈曦带着周教授、林砚舟、苏医生、赵村长,举着用竹编和羌绣自制的应援牌,笑着走进广场。应援牌上写着“沈亦舟最帅”“非遗歌者冲鸭”,还点缀着小巧的竹编挂件和羌绣贴饰,充满了乡村特色。
沈亦舟看到大家,吓了一跳,手里的乐谱差点掉在地上:“你们怎么来了?我这还没练熟呢!”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平时在镜头前挥洒自如的他,此刻面对熟悉的伙伴,反倒有些拘谨。
“今天是‘顶流专属日’,我们全程陪你彩排,做你最忠实的听众!”周教授笑着说,“早就听说你唱歌好听,今天可要好好给我们露一手。”
赵村长搬来几把椅子,放在广场边:“快别站着了,坐下唱,我们听你慢慢练。”苏医生递上一瓶温水:“先喝点水润润嗓子,别着急,我们有的是时间。”
沈亦舟心里暖暖的,接过温水喝了一口,深吸一口气,对着麦克风说道:“那我就献丑了,这首歌叫《指尖的烟火》,是我专门为乡村和非遗写的歌词,希望大家能喜欢。”
音乐响起,沈亦舟闭上眼睛,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低沉而有磁性,带着一丝温柔,歌词里满是乡村的烟火气:“竹丝编出岁月长,漆色染透旧时光,羌绣针脚藏过往,指尖烟火暖心房……”
歌声回荡在广场上,大家都静静地听着,仿佛被带入了乡村的岁月长河中。陈曦看着眼前专注唱歌的沈亦舟,眼眶微微发热,她没想到,这个平时爱开玩笑的大男孩,竟然有这么细腻的心思,歌词里的每一句,都道出了他们在乡村的坚守与感动。
林砚舟轻轻打着节拍,脸上露出了欣赏的笑容:“没想到你不仅会带货,唱歌还这么好听,真是深藏不露啊!”
沈亦舟唱到副歌部分,情绪渐渐高涨,声音也变得更加嘹亮:“非遗的光,照亮山岗,乡村的梦,来日方长,我们携手,把故事讲,让美好,传遍四方……”
一曲唱完,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太好听了!”沈亦舟刚放下麦克风,大家就纷纷称赞道。“歌词写得好,唱得更有感情,把我们的心声都唱出来了!”赵村长感慨道。
“有几个地方的气息没稳住,高音部分还可以再饱满一点。”苏医生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了建议,他平时喜欢听音乐,对发声技巧也略懂一二。
林砚舟也说道:“这首歌的旋律很优美,如果能在间奏部分加入一些竹编、漆艺制作的声音,比如竹丝摩擦的沙沙声、漆料搅拌的咕嘟声,会不会更有非遗特色?”
沈亦舟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怎么没想到呢!这样一来,歌曲的辨识度就更高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陪着沈亦舟反复彩排。他唱错了,大家就耐心鼓励;他遇到瓶颈,大家就一起出谋划策。陈曦帮他调整歌词的语序,让意境更流畅;周教授给他讲解歌词里涉及的非遗文化背景,让他更好地把握情感;赵村长特意找来竹编匠人,录制了竹编制作的声音;林砚舟则用电脑编辑音效,融入歌曲的间奏中。
阳光渐渐升高,广场上的笑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沈亦舟看着身边为他忙碌的伙伴们,心里充满了感动。以前他总是忙着为别人推广、为别人造势,今天,他终于成了焦点,被大家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梦想。“有你们在,真好。”他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
午间小憩:树荫下的音乐畅谈
彩排结束后,大家一起来到广场旁的老槐树下休息。赵村长从家里带来了凉席和西瓜,陈曦拿出了提前准备的零食和饮料,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西瓜,一边聊着音乐。
“沈亦舟,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唱歌的?”陈曦好奇地问道。
沈亦舟咬了一口西瓜,说道:“小时候就喜欢,那时候总跟着收音机唱,后来上学了,参加过校园歌手大赛,还得过奖呢。”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后来做了主播,每天忙着直播带货、推广产品,唱歌就成了业余爱好,只有在压力大的时候,才会唱唱歌放松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