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妃寿辰锦缎的试织工作,在织染局的督导下紧锣密鼓地展开。
宓瑶作为图样设计者,被特许参与部分关键环节的讨论。
织染局派来的工匠技艺精湛,但对宓瑶这种“化繁为简”的设计理念起初颇感不适,尤其在色彩过渡和线条表现上,需要反复沟通磨合。
宓瑶并未因自己的设计被选中而趾高气扬,她尊重老工匠的经验,耐心解释自己的设计意图,并在技术细节上虚心请教。
她提出的某些基于现代色彩学和视觉原理的建议,虽听起来新奇,但经过实践验证,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
几次下来,连织染局那些眼高于顶的工匠们,也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的宓匠师刮目相看,私下议论她“心思灵巧,确有过人之处”。
王主使对此乐见其成,研习所因这项任务与织染局的联系更加紧密,他在上官面前也脸上有光。
对宓瑶,他更是愈发倚重,一些原本不需她经手的事务,也开始征求她的意见。
宓瑶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研习所这个小小官署内的话语权,正随着这项宫廷任务的推进而稳步提升。
然而,就在她专注于公务之时,来自吏部侍郎府的关注并未停止。
几天后,一封措辞雅致熏着淡香的请柬,经由门房递到了宓瑶的手中。
竟是侍郎府那位对“巧颜阁”绣品青睐有加的李小姐,邀请她三日后过府参加一个小型的“赏菊品茗会”!
请柬上虽写得客气,称“久闻匠师才艺双馨,心向往之,盼得一晤”,但宓瑶深知,这绝非简单的闺阁交际。
她一个无品无级的匠师,即便有些才名,按常理也难以进入这等高门贵女的社交圈。
这邀请,背后必有深意,或许是进一步的好奇,或许是某种试探,甚至可能牵扯到更复杂的官场人际。
去,还是不去?
宓瑶捏着请柬,在院中石榴树下踱步。
顾嬷嬷和阿元都显得有些紧张,觉得高门深似海,唯恐她去了受委屈或惹麻烦。
赵嬷嬷则分析道:“姑娘,李侍郎在吏部任职,权势不小。这位李小姐是其嫡女,在京中闺秀里颇有才名。她既然主动相邀,若断然拒绝,恐其不喜,平白得罪人。但若去了,言行举止需得万分小心,莫要授人以柄。”
宓瑶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
她想起萧景珩曾说过,京城的关系网盘根错节,有时看似微不足道的交际,背后可能牵连甚广。
如今她羽翼未丰,贸然卷入高门纷争绝非明智之举。
但一味回避,也可能错失建立有用联系的机会,甚至被误解为孤傲。
思忖良久,她决定赴约。
但赴约的方式,需仔细斟酌。
三日后,宓瑶并未盛装打扮,依旧是一身素雅得体的衣裙,颜色是低调的秋香色,发间只簪一支简单的玉簪。
她备的礼也别出心裁,并非贵重物品,而是一套自己设计的、绣着清雅竹叶纹样的笔挂、笔舔等文房小件,用料寻常,但胜在样式新颖,做工精巧,符合她“匠师”的身份,又不失雅趣。
侍郎府邸气象森严,飞檐斗拱,仆从如云。
宓瑶被引着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精巧的花厅。
厅内已有几位衣着华美的少女,正围着一位身着鹅黄锦裙,容貌秀丽的少女说笑,想必那就是李小姐了。
见宓瑶进来,说笑声略停,几道目光齐刷刷落在她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打量与好奇。
李小姐起身相迎,笑容得体,语气温和:“这位便是宓匠师吧?快请坐。早就听闻匠师妙手,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她目光在宓瑶身上一转,尤其在那些文房小件上停留片刻,露出恰到好处的喜爱,“匠师费心了,这礼物很是别致。”
宓瑶依礼谢过,在下首坐了,姿态不卑不亢。
她能感觉到,那些贵女们虽然表面上维持着礼貌,但眼神中的疏离甚至一丝轻蔑是掩饰不住的。
毕竟,士农工商,匠人的地位终究是低的。
品茶闲聊间,话题自然围绕着花艺、诗词、最新的衣饰潮流展开。
贵女们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不乏炫耀之意。
李小姐偶尔会将话题引向宓瑶,问些关于织物、色彩搭配的问题,看似请教,实则是进一步的观察。
宓瑶心中了然,她并不多言,只在被问及时,才言简意赅地回答,用语平实专业,避免夸夸其谈。
当一位小姐故意提起某首生僻的咏物诗刁难时,她只是微微一笑,坦言自己读书不多,于诗词一道仅是欣赏,不敢妄评,巧妙地化解了尴尬,也将焦点引回自己擅长的领域。
她发现,李小姐虽然看似随和,但眼神锐利,问的问题往往切中要害,对宓瑶关于“简约之美”和“实用与雅致结合”的几句论述,似乎听得尤为认真。
席间,另一位与李小姐似乎不太对付的粉衣小姐,言语间几次暗讽“巧颜阁”的东西不过是新奇玩意儿,上不得台面。
李小姐却不着痕迹地替“巧颜阁”辩护了几句,称赞其匠心独运。
宓瑶冷眼旁观,心中渐渐有了几分猜测。
这位李小姐,恐怕并非单纯喜爱绣品那么简单。
她或许是有意借此机会,接触自己这个“新奇”的存在,也可能是想通过自己,了解乃至影响某些宫廷织造的风向,甚至可能与其家族在官场的某些盘算有关。
赏花会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宓瑶始终保持着得体的沉默与有限的应答。
临走时,李小姐亲自将她送至二门,语气愈发亲切:“今日与匠师一晤,受益匪浅。日后若得闲,还望常来走动。”并回赠了一盒宫制的香粉。
回到家中,宓瑶打开那盒精致的香粉,嗅着那馥郁的香气,眉头却微微蹙起。
这次赴宴,看似波澜不惊,但她清晰地感受到了朱门高户内的暗流涌动。
李小姐的善意背后,是探究,是衡量,也可能是一种无形的捆绑。
她将香粉盒盖上,放入抽屉深处。
与这些高门贵女打交道,如同行走于薄冰之上,每一步都需思量再三。
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这些应酬与试探,便是无法回避的课题。
她需要更清晰地界定自己的边界,知道什么可以交换,什么必须坚守。
京城的棋局,她已落子,如今,要看对手如何回应了。
喜欢望凝眉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望凝眉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