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宓瑶始终保持着那份清醒的边界感。她不寻求颠覆性的革命,不提出超越时代的口号,所有的行动都包裹在“技艺切磋”、“提升效率”、“增加收入”这些务实且符合当下价值观的外衣之下。
她推动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赋能”,让底层的劳动者拥有更多选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萧景珩将她的努力看在眼里。
一晚,他携一壶新茶来到宓瑶书房,见她正对着一幅江宁织户分布图凝思,轻声道:“你做的这些,比查十个贪腐案更难,也更值得。”
宓瑶抬头,眼中有些疲惫,却光芒不减:“知其不可而为之罢了。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并非不可为。”萧景珩为她斟茶,“你看,那些匠人的眼神变了,他们有了盼头。这就是你种下的种子。只是……”
他顿了顿,“瑶儿,你需明白,变革如春水化冰,急不得。有时锋芒过露,反易折损。”
宓瑶接过茶盏,暖意顺着瓷壁传来。她明白他的担忧,也深知其中的道理。
“我明白。所以,我选择‘润物细无声’。不讲大道理,只做实在事。能改变一个人,便是一个人;能提升一点效率,便是一点。”
她抚着微隆的小腹,语气更加柔和,“或许,等我们的孩子长大时,能看到一个……稍微不一样的世界。”
萧景珩动容,握住她的手:“一定会的。”
窗外,江宁的春意渐浓。
旧库房里的织机声、讨论声,与这座古老城市的脉搏一起,沉稳地跳动着。
变革的种子已在坚冰下扎根,只待春风化雨,破土而生。
而掌握着超前知识的播种者,正以无比的耐心与智慧,小心翼翼地丈量着时代的边界,履行着她内心认定的责任。
喜欢望凝眉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望凝眉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