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四年,秋。
太液池的残荷在秋风中摇曳,紫微城的琉璃瓦上覆了一层薄薄的霜华。四年时光,足以改变许多。北境战事在李靖的稳扎稳打下,已从危急转为长期对峙,突厥铁骑再难轻易叩关。朝堂之上,珠帘后的身影依旧沉稳如山,只是眼角添了几丝难以察觉的细纹。
云琼已长成十四岁的少女,褪去了几分稚气,眉宇间多了份沉静与聪慧。她依旧每日出入上书房,甚至在苏璃的默许下,开始接触一些不涉核心机密的奏章摘要,听母后与重臣讨论政务时,她总能提出些角度刁钻却切中要害的问题。她的存在,像一颗悄然升起的新星,光芒虽不刺眼,却已无法忽视。
然而,苏璃心中的焦虑并未因云琼的成长而减少,反而与日俱增。
云珏年满十八,行过冠礼,依旧是那副温吞性子。在朝堂上,他不再会拿反奏章,但也仅限于照本宣科,毫无主见,遇事第一反应仍是看向珠帘。而云琦,画技愈发精湛,名动京城,却对朝政毫无兴趣,整日沉浸在他的色彩世界里。
看着这两个儿子,苏璃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云琮。那个惊才绝艳,却最终……她不敢再深想下去。这江山,再也经不起另一个“意外”了。云琼的天赋让她看到了一丝微光,但那微光太微弱,前路的阻碍也太巨大。“牝鸡司晨”的指责言犹在耳,想要将一个公主推上那至高之位,难度不亚于逆转乾坤。
她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一个可能性上,哪怕这个可能性让她无比心动。她必须做两手准备。
这一日,苏璃在凤仪宫召见了宗正寺卿和礼部尚书。
“皇帝与秦王年岁渐长,当广纳淑女,以繁皇嗣,固国本。”她声音平静,听不出情绪,仿佛在陈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宗正寺卿与礼部尚书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陛下怯懦,秦王痴迷书画,圣后这是要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了。他们躬身领命:“臣等遵旨。”
一场规模浩大的选秀在景和四年的秋冬之际展开。各地官员甄选出的适龄官宦女子被送入宫中。苏璃亲自过目,她挑选的标准并非全然看重家世容貌,更注重其身体康健、性情是否温婉端静,甚至暗中考察其家族是否有聪慧的遗传。
最终,云珏纳了一位门第清贵的正妃,两位家世相当的侧妃。云琦也被迫娶了一位端庄的王妃和一位侧妃。
看着那些如花似玉、带着对未来无限憧憬或是惶恐的少女跪在自己面前,苏璃的心底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她这个来自现代的灵魂,深知将女性物化为生育工具是何等的不公与悲哀。这些年来,她潜移默化地提高女官地位,允许女子读书,甚至破格让云琼进入上书房,无一不是在挑战这个时代的桎梏。
可如今,她却亲手导演了这一幕。为了江山的稳定,为了能有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她不得不利用这些女子的子宫,将她们的价值与生育能力捆绑。这种违背自身信念的行为,让她感到一种深切的无力与自我厌弃。
“平身吧。”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日后好生服侍皇帝(秦王),绵延后嗣,便是尔等之功。”
新妇们谢恩退下。苏璃独自坐在空荡的殿内,指尖冰凉。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开启了一场关乎帝国未来的赌博。赌注是这些年轻女子的青春,是云珏和云琦或许并不情愿的婚姻,更是她自己内心坚守的某些原则。
她希望能在下一代中,找到一个兼具云琮的聪慧、云珏的仁厚(若能去掉怯懦)、甚至……云琼那份灵气的孩子。她将倾尽资源去培养那个孩子。
但同时,她也没有放弃对云琼的培养。她让云琼接触的政务范围在悄然扩大,甚至开始让她了解一些边关将领的性情与履历。
双线并进。一条是遵循旧制,将希望寄托于未知的皇孙;另一条,则是她内心深处那更为艰难、却也或许更能缔造不同未来的隐秘路径——培养云琼。
哪一条路能通向光明的未来?苏璃不知道。她只知道,作为这帝国的掌舵人,她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无论内心如何挣扎,为了这片先帝和夫君托付的山河,她必须步步为营,哪怕……手段并不光彩。
秋风卷着落叶,拍打着窗棂。苏璃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目光坚定而苍凉。这条路,她只能走下去,没有回头。
(本章完)
喜欢昭璃天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昭璃天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