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凛放下银箸,姿态恭敬,语气却是不卑不亢:“陛下谬赞。鹰嘴崖之胜,乃将士用命,三军齐心之功,臣不敢居功。至于狄人议和。”
他顿了顿,目光平静地迎向皇帝,“狄人狼子野心,向来狡诈。此番议和,是真惧我兵锋,还是缓兵之计,亦或内部有变,尚需详查。臣以为,和可议,但防不可松。北疆防线,一刻也不能懈怠。”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似乎对霍凛这番“识大体”的回答颇为受用。
他笑道:“爱卿所言甚是。朕已严令张副将谨慎防守,断不会给狄人可乘之机。此番调你回京,正是要借重你的威望与见识,在与狄使谈判中,为我大梁争取最大利益。这谈判桌上的博弈,可不比战场上轻松啊。”
他将调离霍凛的行为,解释成了更为重要的“委以重任”。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霍凛垂首应道,语气听不出喜怒。
早膳在看似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皇帝又关切地问了永宁手上的伤势,赏赐下不少珍贵药材,再次重申了“家宴”的性质,方才让他们退下。
走出太极殿,阳光有些刺眼。霍凛与永宁沉默地走在长长的宫道上,都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
皇帝的“恩宠”与“信任”背后,是深深的忌惮与算计。
三日后,盛大的凯旋献俘暨封赏大典,在皇宫正殿太极殿举行。
钟鼓齐鸣,百官肃立。
气氛庄严肃穆到了极致。
霍凛一身戎装,虽未着甲,但那历经沙场的凛冽气势,依旧让满朝文武为之侧目。
永宁则身着繁复华丽的公主礼服,站在他身侧,端庄雍容,气度不凡。
献俘仪式后,皇帝萧景琰高踞龙椅,开始了封赏。
对北疆有功将士的封赏,朝廷倒是没有吝啬,依照军功,该升迁的升迁,该赏赐的赏赐,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然而,当轮到封赏霍凛与永宁时,旨意的内容,让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细微骚动。
“镇北侯霍凛,忠勇冠世,勋绩卓着,扬国威于塞外,安社稷于北疆。特晋封为镇北王,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享双亲王俸。另赏黄金万两,帛五千匹,京中王府一座……”
“永宁公主,柔嘉维则,淑慎性成,随夫戍边,克彰内助之功,抚慰将士,显仁德之心。特晋封为超品镇国永宁公主,禄同亲王,赐南海明珠一斛,东海珊瑚树两对,苏杭锦缎千匹,并于京郊赐皇庄两座……”
镇北王!世袭罔替,丹书铁券。
超品镇国公主!禄同亲王。
这已不是寻常的封赏,而是近乎极致的恩荣!
大梁开国以来,异姓王寥寥无几,且多为追封。霍凛以军功封王,且是世袭罔替,手握丹书铁券,这权势、这荣耀,已直逼皇室。
而永宁的封号与待遇,也同样打破了公主的常规,几乎与摄政长公主比肩。
这份“超规格”的封赏,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激起了千层浪。
百官们神色各异,有真心敬佩者,有羡慕嫉妒者,但更多的,是深深的震骇与审视。
李甫、王琛等人垂首站立,嘴角紧抿,眼神阴鸷。
霍凛与永宁跪在殿中,听着那冗长而炫目的封赏清单,心中没有丝毫喜悦,只有一片冰寒。
这哪里是封赏,分明是架在火上烤。
皇帝将霍凛捧到如此高度,一是确实军功难掩,不得不赏;二则是以恩宠为牢笼,用这极致的荣耀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彰显皇恩浩荡,同时也在霍凛与军中、与其他功臣之间,埋下了一根名为“嫉妒”与“猜忌”的刺。
更重要的是,将他高高架起,日后若稍有行差踏错,这“王位”与“丹书铁券”,便会成为催命符。
“臣/臣妹,”霍凛与永宁深吸一口气,齐声叩首,声音沉稳,听不出丝毫波澜,“叩谢陛下隆恩!然此战之功,实乃陛下运筹帷幄,将士浴血奋战所致,臣实不敢受此重赏,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按常例封赏即可。”
他们必须推辞,而且态度要坚决。
这王位,接不得,至少不能如此“顺利”地接。
皇帝似乎早有所料,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语气却不容置疑:“爱卿过谦了。此等不世之功,若不行殊赏,岂不让天下将士寒心?让狄虏笑话我大梁吝于赏功,此事朕意已决,勿再推辞!”
他几句话,便将“推辞”上升到了关乎军心国体的高度。
霍凛与永宁知道,再推辞便是忤逆圣意了。两人再次叩首,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沉重与感激:“陛下天恩,臣感激涕零,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好!这才是我大梁的柱石,朕的肱骨。”皇帝朗声大笑,显得极为开怀。
隆重的封赏大典,在一片看似和谐圆满、实则暗潮汹涌的气氛中结束。
当霍凛与永宁,如今已是镇北王与超品镇国公主,走出太极殿时,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那新赐的王爵袍服与公主礼衣耀眼夺目,却仿佛有千斤之重。
无数的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有敬畏,有谄媚,有探究,更有隐藏在笑容下的冰冷杀机。
荣归京华,恩赏极致。
然而,这泼天的富贵与荣耀之下,是皇帝精心布置的试探与囚笼,是更为凶险的朝堂博弈的开始。
他们的脚下,并非坦途,而是另一片看不见硝烟,却同样能杀人于无形的战场。
喜欢冷面将军宠妻日常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冷面将军宠妻日常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