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描淡写地将话题揭过。
那御史似乎还想再言,却被李甫一个隐晦的眼神制止了。
李甫混迹朝堂数十年,老奸巨猾,霍凛今日的表现,看似合情合理,但他心中那丝不安却愈发强烈。这头猛虎,沉默得有些反常了。他决定,再看看。
霍凛的隐忍与示弱,成功地迷惑了大部分对手。
在魏王党羽看来,他已是砧板上的鱼肉,只待时机便可任意宰割。而在皇帝眼中,霍凛这副“病弱不堪”、“连辩解之力都无”的模样,反而冲淡了几分对他“拥兵自重”的猜忌,甚至生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或许,自己之前对他的打压,确实有些过重了?
朝会继续进行,话题逐渐转向了财政、春耕等寻常政务。霍凛始终保持着沉默与“病态”,仿佛真的只是来走个过场。
然而,就在朝会看似将在这种看似平静的氛围中结束时,一直沉默的霍凛,忽然动了。
他并未出列高声疾呼,而是颤巍巍地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疏,双手微微颤抖地举起,声音虚弱却清晰地传入御座:
“陛下,臣,臣有本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再次聚焦于他身上。
皇帝看着他,语气平和了些许:“霍爱卿有何事奏?”似乎担心他下一刻就会倒下
霍凛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稳住声音:“臣蒙受天恩,授以边关重任,然、然臣无能,致使北疆烽烟不断,将士伤亡,臣愧疚难当。近日沉疴缠身,恐难再为陛下分忧,于边事更是有心无力。”
他顿了顿,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才继续道:“臣恳请陛下,念在臣多年微功,准臣,交还剩余北疆军务相关印信、图册,并削去臣之侯爵,允臣携家眷,归隐林泉,了此残生。”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交还所有印信图册,削去侯爵,归隐林泉。
这已不是以退为进,这简直是自断根基,近乎心灰意冷的乞骸骨。
就连龙椅上的皇帝,也露出了愕然之色。他没想到霍凛会提出如此彻底的“退让”。
这与他印象中那个骄傲、刚毅的霍凛,截然不同。
李甫、周勉等人更是面面相觑,惊疑不定。霍凛这是真的撑不住了,还是在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不满,甚至是以退为进的最后豪赌?
永宁在帘后,适时地发出一声压抑的、充满悲戚的低呼:“夫君!”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御座上的皇帝听见。
皇帝看着下方那个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连站立都需依靠意志支撑的臣子,再看看帘后那隐约可见、悲痛欲绝的公主,心中那丝疑虑和猜忌,在这一刻,竟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取代。
他想起霍凛昔日的战功,想起他父亲的忠勇,甚至想起自己年少时与霍凛一同习武的情景。
“霍爱卿,”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动容,“何至于此。你之忠心,朕岂不知?边关之事,非你一人之过。你既身体不适,便好生回府休养,印信图册之事,容后再议。至于爵位乃你多年战功所封,朕亦岂能轻动?此事,休要再提。”
皇帝拒绝了霍凛的“请求”,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安抚。
这一刻,霍凛与永宁知道,他们成功了。极致的隐忍与示弱,不仅麻痹了敌人,更在皇帝心中,巧妙地撬开了一丝同情与愧疚的缝隙。
他们成功地让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已山穷水尽,再无威胁。
而真正的杀招,那完整而致命的证据链,依旧静静地躺在霍凛的袖中,等待着最适合的、足以将敌人一击毙命的时机。
退朝钟声响起。
霍凛在永宁的搀扶下,如同来时一般,步履蹒跚地、沉默地随着退潮的百官,走出了太极殿。
身后,是无数道含义各异的目光。有同情,有鄙夷,有快意,更有李甫等人那隐藏在惊疑之下,逐渐放松的警惕。
隐忍不发,惑敌之心。
他们已将戏做足,只待对手在志得意满中,露出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破绽。
宫外的阳光有些刺眼,霍凛微微眯起了眼,那看似浑浊的眼底深处,一丝冰冷的、属于猎人的锐光,一闪而逝。
喜欢冷面将军宠妻日常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冷面将军宠妻日常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