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深潜
“石窟”安全屋仿佛真的化成了一块沉入地底深处的顽石,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息。中央嘉奖令带来的振奋,老文书被捕带来的挫败,以及刻意营造慌乱带来的精神消耗,所有激烈的情绪都被强行压下,封存在绝对的静默之下。
陆明远定下的“深潜”纪律近乎严苛。电台持续静默,所有对外联络通道冻结,连之前为了迷惑敌人而布置的假动作也全部停止。小组核心成员的活动范围被压缩到极致,如同进入冬眠的动物,将新陈代谢降至最低,只保留最基础的生存需求。
这是一种比正面搏杀更考验意志力的状态。没有敌人的枪声,没有追捕的脚步,只有日复一日、仿佛没有尽头的等待和压抑。时间在潮湿的空气中缓慢凝固,每一次心跳都显得格外清晰。
然而,寂静不等于停滞。在这极致的“深潜”中,三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第一股暗流,围绕着“沉舟”。与他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间接。指令的传递不再依赖死信箱,而是启用了一套基于特定时间、特定公共场所(如某个菜市场、某条固定公交线路)的“偶然”视觉信号系统。例如,“沉舟”会在每天上午固定时间,于办公室窗口摆放一盆特定的绿植,表示“安全”;若绿植消失,则意味着“危险”。而小组这边,则由雷万山手下最不起眼的外围人员,在远处用望远镜确认。
这种方式效率极低,且信息量有限,但最大程度降低了暴露风险。几天观察下来,“沉舟”窗口的绿植始终存在,表明他暂时安全,工兵指挥部内部虽因老文书事件气氛紧张,但并未波及到他。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第二股暗流,是针对内部“影子”的排查。这是“深潜”期间的核心任务。陆明远、江静云和雷万山三人,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开始了对小组残存架构最彻底、最残酷的逆向梳理。
他们没有名单,只能依靠记忆和有限的记录。每一个已知的、仍处于静默状态的外围人员,每一个废弃但可能被“影子”知晓的据点,甚至每一次过去行动中可能存在的、被忽略的信息泄露点,都被拿出来反复审视、交叉验证。
江静云负责技术层面。她将“寄生编码”异常活跃的精确时间点,与小组过去所有已知行动的时间线进行叠加比对。这是一个浩大而精细的工程,如同在沙海中筛选金粒。她需要找出,在哪些关键节点,内部信息可能被泄露,而泄露的时间点,又与“寄生编码”的活跃期是否存在必然联系。
陆明远则负责逻辑和人性层面的推演。他假设“影子”是某个他们认识甚至信任的人,试图从其行为习惯、社会关系、过往经历中寻找可能的动机和破绽。赵致远被陷害的细节,“灰鸽”的暴露,老文书接头被迅速察觉……这些事件中,“影子”是如何获取信息并传递出去的?他(她)的权限到底有多大?
雷万山则动用他所有的市井关系,在不引起任何注意的前提下,对几个被高度怀疑的、与旧网络关联较深的外围人员,进行最隐秘的背景再调查,看近期有无异常消费、接触不明人员或行为反常。
这个过程缓慢而痛苦,如同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解剖。每一次对过去战友的怀疑,都是一种精神上的酷刑。
第三股暗流,则是寻找新的缝隙。在确保“沉舟”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陆明远指示他,利用工兵指挥部内部因老文书事件产生的人心惶惶和岗位微调,以更超然、更“不关心政治”的姿态,留意有无其他对现状不满、或可能被利用的人员。这不要求接触,只要求观察和记录。
“深潜”进入第七天。压抑的气氛几乎达到顶点。
这天傍晚,江静云在对比海量数据时,突然发出了一声极轻的、压抑的惊呼。陆明远和雷万山立刻围了过去。
“这里……还有这里……”江静云的手指微微颤抖,指着她绘制的时间关联图上的两个点,“第一次,是赵致远同志负责的废弃学校评估任务出事前约四小时。第二次,是老文书放入死信箱纸条后约三小时。这两个时间点,‘寄生编码’都出现了短暂的、模式高度相似的预备性信号发射,功率极低,像是……在确认频道或进行连接测试!”
陆明远的瞳孔骤然收缩。如果这个发现成立,那就意味着,内部“影子”不仅在重大行动发生后传递警报,甚至会在某些关键行动之前,就进行通讯准备!这说明他(她)可能提前知晓了行动计划!其身份,必然能接触到相当层面的决策!
范围,被显着缩小了!
“能锁定这两个时间点前后,知情者范围吗?”陆明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江静云和雷万山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一丝恐惧。
“第一次废弃学校任务,”江静云回忆道,“知情者除了赵致远同志,只有……只有掌柜的您,我,万山,以及……负责传递指令给外围情报员的‘信使’。”
“第二次老文书放入纸条,”雷万山接口,喉咙有些发干,“知情者同样是我们三个,加上负责监控死信箱区域并最终取信的‘泥鳅’。”
四个名字。陆明远,江静云,雷万山,“信使”,“泥鳅”。
核心三人组,以及两个外围人员。
“信使”和“泥鳅”都是经过考验的可靠同志,但……在残酷的地下斗争中,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深潜”中的暗流,终于触碰到了坚硬的、可能是最致命的礁石。
也就在同一天,负责观察“沉舟”信号的外围人员报告,“沉舟”窗口的绿植旁边,多了一个小小的、红色的剪纸窗花。这是预先约定的信号,表示“有潜在机会,但风险极高”。
“沉舟”似乎发现了什么?
内部排查刚刚取得突破,外部似乎也出现了新的可能。但这机会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尤其是在内部“影子”尚未揪出的情况下。
陆明远感到一双无形而冰冷的目光,似乎正穿透这“深潜”的寂静,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这目光,是来自徐远舟渐渐重新聚焦的警惕,还是来自那个隐藏在名单之上、四人之一的“影子”?
“深潜”仍未结束,但水下的压力,已骤然增大。
喜欢西安西安古城密档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西安西安古城密档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