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共鸣]家国山河论
胡公馆的暖阁里,烛火将两人的影子投在悬挂的字画上,微微摇曳。檀香的清芬与旧宣纸的霉味混合成一种奇异的氛围。赵致远(墨生)那句关于“道”的反问,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吴忠友沉寂的心湖中激起了圈圈涟漪。
吴忠友没有立刻回答。他扶了扶眼镜,目光重新落回那幅山水残卷,手指无意识地在画中那座孤峭的城关上虚划着,仿佛在推演某种攻防。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墨先生所言‘道’,太过空泛。兵家之道,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守城之道,在于高城、深池、足兵、足食。如今西安,城防日渐坚固,物资仍在调集,何言失‘道’?” 他试图用纯粹的职业军事视角,来框定和抵御赵致远那更具哲学意味的诘问。
赵致远早已料到他会如此应对。他不急不躁,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吹开浮叶,仿佛真的只是在与友人品茗论画。
“吴参谋所言极是,兵家之‘术’,确在于此。”他先予以肯定,随即话锋如绵里藏针,悄然递出,“然则,《孙子》开篇即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所察者,首重‘五事’,道、天、地、将、法。而‘道’居其首。‘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他顿了顿,观察着吴忠友的反应,见其眼神微动,才继续道:“晚生游学东瀛时,曾见其举国上下,穷兵黩武,看似兵精粮足,术之极致。然其侵我华夏,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失尽人心。其‘术’愈精,其‘道’愈亏,故虽猖獗一时,终难逃败亡之局。此非‘道’之重要性乎?”
他将日本侵华作为反面例子,既符合他“留日学生”的身份,又将“道”具体化为“民心向背”,狠狠地敲击在吴忠友的心坎上。
吴忠友的嘴角紧紧抿起。他何尝不知民心的重要性?他身处体制内,对前方的溃败、后方的腐败、民众的怨声载道,比赵致远有着更切肤的感受。但他长期所受的教育和身份,让他无法轻易认同对方的观点。
“墨先生是在指责政府……失了民心?”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戒备。
“晚生不敢。”赵致远立刻谦逊地低头,语气却依旧平稳,“晚生一介布衣,岂敢妄议国是。只是纵观史册,但凡守城之战,内外交困、民心离散者,纵有孙吴再生,亦难回天。譬如南宋之襄阳,城坚池阔,兵粮足备,固守六年,终因外无援兵,内失民心(指吕文焕部分部下动摇及当时大局),而致城破。可见,这‘道’之一字,关乎的不仅是战场胜负,更是……天下大势,人心所向。”
他再次将话题引向历史,借古讽今,既避免了直接攻击现政权带来的风险,又将“民心”与“大势”这两个沉重的概念,不动声色地压在了吴忠友的心头。
吴忠友沉默了。他无法反驳赵致远引用的史实。襄阳之围,正是他研究古代城防战例时无数次扼腕叹息的典型。他仿佛看到眼前的山水画活了过来,那画中的孤城与现实中重兵布防的西安重叠在一起。城还是那座城,但城外的“势”,城内的“心”,却已迥然不同。
一种深沉的无力感攫住了他。他空有满腹韬略,却发现自己所要扞卫的,似乎是一个从根子上就在不断流失“道义”与“民心”的堡垒。这种认知与他内心残存的士大夫责任感和军人荣誉感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他看着眼前这位温文尔雅的“墨生”,对方的话语如同精准的手术刀,一层层剖开他试图回避的现实。这个人,不像他常见的那些要么阿谀奉承、要么夸夸其谈的同僚,其见识之广、思辨之深,让他产生了一种久违的、遇到“知音”的感觉。尽管,这个“知音”所言,句句都指向他正在效忠的阵营的痛处。
“墨先生见识不凡。”吴忠友最终长长叹了口气,这口气中充满了疲惫与迷茫,“只是……大势如潮,个人如舟,纵能看到方向,有时也难免……身不由己。”
这话已不再是纯粹的辩驳,而是流露出内心的挣扎与苦闷。
赵致远知道,火候已到,不能再逼。共鸣已然产生,吴忠友的心防已经出现了裂痕。
他适时地收敛了锋芒,将话题重新引回书画,语气变得温和:“吴参谋过誉了。晚生只是信口开河,扰了您赏画的雅兴。其实,无论家国天下,还是笔墨丹青,最难得的,便是一个‘知’字。知音难觅,知己难求。能遇到吴参谋这般真正懂画、亦懂这画外之意的人,晚生已是深感荣幸。”
他举起茶杯,以茶代酒,向吴忠友致意。
这番话,既给了吴忠友一个台阶下,避免了场面僵持,又再次强调了“知音”的概念,为后续更深入的接触埋下了伏笔。
吴忠友看着赵致远诚挚的眼神,心中一动。他也举起了杯。两人目光交汇,在烛光下,似乎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超越当前身份与立场的、复杂难言的理解。
就在这时,白曼琳(蝴蝶)恰到好处地走了过来,笑吟吟地打断了他们的深谈,邀请他们移步去欣赏另一幅花鸟画。气氛重新变得轻松起来。
然而,思想的种子已经播下。这场关于家国山河的论述,在吴忠友心中激荡起的共鸣,绝不会轻易平息。
晚宴结束时,吴忠友主动向赵致远询问了联系方式(一个公开的、用于学术交流的信箱)。而赵致远也顺势提出,日后若有机会,希望能再向叶参谋请教兵法与书画之道。
走出胡公馆,夜色深沉。赵致远知道,下一次见面,他将不再满足于泛泛而谈。他需要一首更精准、更能试探出吴忠友真实心意的“曲子”,如同伯牙子期,他需要弹奏一曲高山流水,来看清眼前这位“知音”,究竟能听懂几分,又愿意跟随这琴声走到何处。
喜欢西安西安古城密档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西安西安古城密档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