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共情]倾吐心中块垒
吴忠友那句充满恐惧与顾虑的话,如同冰层裂开的第一道缝隙,显露出其下汹涌的暗流。赵致远深知,此刻任何急躁的逼迫或空泛的承诺,都可能让这来之不易的裂痕重新冻结。他需要的,是极致的耐心与更深层次的共情。
“万劫不复……”赵致远缓缓重复着这四个沉重的字眼,他的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耐或轻视,反而是一种深切的懂得与凝重。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包含着对时局、对个人命运的无限感慨。“是啊,前路艰险,一步踏错,便是深渊。吴参谋有此顾虑,再正常不过。若您一口应承,我反倒要怀疑您的诚意与深思了。”
他没有急于抛出那些早已准备好的安全保障方案,而是将身体微微前倾,营造出一种更具亲和力、更适于倾听的姿态,声音也放得更缓、更柔:“赵某冒昧,吴参谋所虑的‘万劫不复’,除了你我皆知的身家性命之忧外,是否……还有别的牵挂?譬如,高堂父母,妻儿家小?又或者,是对踏上这条未知之路后,个人前程、抱负能否施展的迷茫?”
这轻柔的、充满理解的一问,仿佛终于撬开了吴忠友内心那扇最沉重的闸门。
一直强撑着的镇定与克制,在这一刻土崩瓦解。吴忠友的肩膀微微塌了下去,一直紧攥着的手也无力地松开。他抬起头,眼中布满了血丝,那是一种长期压抑、无处倾诉的痛苦终于找到出口的宣泄。
“赵先生……”他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哽咽,不再是那个矜持沉稳的参谋官,更像一个背负着千斤重担、步履维艰的普通人,“您……您说得不错……我……我吴忠友并非贪生怕死之徒!若只我一人,看到这政府如此腐败,军队如此不得民心,这身官服穿着,早已是如坐针毡!每每看到征粮公文下发,想到乡间百姓可能因此断炊,我便羞愧难当!听到上层还在谋划所谓‘闪击’,要将更多子弟兵送入内战火海,我……我夜不能寐!”
他越说越激动,胸膛剧烈起伏,长期积压的愤懑、良知上的拷问,在这一刻喷涌而出。
“可是……我老家在岭南,父母年迈,妻子柔弱,还有一双年幼的儿女……他们……他们都在那边的眼皮底下啊!”他的眼中充满了真实的恐惧与痛苦,“我若……我若踏出这一步,他们……他们立时就有杀身之祸!我吴忠友岂能为了自己所谓的‘觉悟’,而累及全家老小?!此等不孝不义之事,我……我如何做得?!”
这是最现实、也最致命的顾虑。忠孝难两全,在此时的吴忠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赵致远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只是目光中充满了真诚的同情。他知道,这是吴忠友内心最核心的障碍,也是“金石为开”计划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
待吴忠友的情绪稍稍平复,喘息稍定,赵致远才用无比沉稳和肯定的语气开口,每一个字都力求砸在吴忠友最需要安抚的地方:
“吴参谋,您的苦衷,赵某完全明白,亦感同身受。若连至亲家小都无法保全,又何谈为国为民?请您放心,对此,我们绝非空言安慰,已有周详考量与具体安排。”
他稍稍压低了声音,却更显郑重:“关于您的家人,我们已通过广东的同志,着手进行秘密评估和必要的准备工作。一旦您这边决定行动,我们会立刻启动预案,尽最大努力,抢在敌人反应之前,将您的家人安全转移至我们的控制区。这项工作极为谨慎,需要时机和您的配合,但我可以向您保证,保护志士亲属,是我们一贯的原则和必须承担的责任,我们会竭尽全力!”
吴忠友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如同在无尽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微光。对方竟然已经考虑到了这一步?
赵致远继续道,语气变得更加坚实:“至于您个人的安危与前程,我们更是思虑再三。首先,您并非孤身涉险。‘长安小组’在西安经营多年,自有保全之道。我们为您设计的‘暗河’撤离通道,由我们最得力的行动专家反复勘验,安全性极高。只要按照计划行事,我们有极大把握护送您安全离开西安。”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赵致远的目光炽热起来,“吴参谋,请您想一想,您一身才学,满腔抱负,留在现在的位置上,除了目睹更多的腐败与不义,除了执行那些您内心抵触的命令,除了在良知的煎熬中虚度光阴,还能有什么真正的‘前程’可言?国民党政权败象已露,西北战场,我军接连告捷,敌所谓的‘闪击’计划屡屡受挫,陕北根基日益稳固。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他稍微停顿,让吴忠友消化这局势的判断,然后给出了更具体的展望:“而您若选择光明,抵达解放区,您的专业军事知识,您对敌内部情况的深入了解,必将受到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那里有真正需要您才华的舞台,有与您志同道合的同志,您可以真正为实现您心中的那个清明、强盛的国家而贡献智慧与力量!那才是真正的前程,是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与家国理想统一的光明大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