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投名]无心与有心
护学义举的成功,如同在吴忠友沉寂已久的心湖中投下一颗石子,涟漪层层荡开,经久不息。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在敌人眼皮底下改变事态走向的体验,带来一种奇异的混合感受——有事后回想的脊背发凉,但更多的,是一种挣脱束缚、践行信念的畅快与充实。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内心痛苦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一个能实际做出改变的参与者。
这种心态的转变,清晰地体现在他与赵致远的再次秘密会面中。地点依旧隐蔽,但吴忠义的神情已与前几次大不相同。少了几分犹疑惶惑,多了几分沉稳与主动。
“赵先生,”他开门见山,眼神清亮,“学生们安然无恙,我心甚慰。经此一事,我更确信自己所选之路的正确。不知组织……接下来有何安排?但凡我能做到的,定义不容辞。”
赵致远观察着他的变化,心中欣慰,知道火候已到。他并未立刻提出具体的情报要求,而是如同一位引导者,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吴同志,你这次的行动非常漂亮,干净利落,既达到了目的,又完美地保护了自己。这证明了你的胆识与智慧。组织对你表示高度赞赏。”
他话锋一转,引入更深的思考:“这次行动,也让你亲身体会到,我们斗争的意义,不仅在于战场上的胜负,更在于保护这片土地上的希望与未来。那些学生,就是未来的希望。”
吴忠友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是啊,看到他们,就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满腔热血,只想为这国家寻一条出路。”
“那么,为了更快地迎来那个真正有出路的新中国,我们需要更具体、更关键的东西。”赵致远的声音压低了些,目光变得锐利,“吴同志,你在参谋部,位置关键。目前,我们对敌人撤离前的破坏计划‘长庚方案’知之甚少,这关乎古城无数百姓的身家性命和重要设施的安全。另外,西安作为西北重镇,其城防体系的最终部署,更是直接影响我军未来作战的关键。这些……你是否有机会接触到相关的文件、会议纪要,或者哪怕是零星的、未经证实的信息?”
吴忠友凝神细听,眉头微蹙,陷入了认真的思索。他没有立即打包票,而是仔细检索着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记忆碎片。
“《长庚方案》……”他沉吟道,“这个名字我隐约听过几次,但属于高度绝密,具体内容恐怕只有极少数核心层掌握。不过……”他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关于城防,我倒可能有些线索。近期,为了应对……嗯,可能的战事,参谋部确实在汇总和修订西安及其周边地区的永久性、半永久性防御工事部署图。这份‘城防概要图’虽非最详细的施工蓝图,但标注了主要堡垒群、火力配置区域、雷区预设地带以及指挥节点的大致位置。它由我所在的科室负责前期资料的整理与核对……”
他抬起头,看向赵致远,语气带着审慎的乐观:“这份概要图,我有机会接触到,甚至可以利用核对的名义,短暂带出档案柜。只是,如何将其完整、无误地复制出来,是个难题。而且,必须快,汇总工作已近尾声,一旦最终定稿上报,再想接触就难了。”
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情报!虽然名为“概要”,但其战略意义非同小可。赵致远心中振奋,但面色依旧平静:“复制的问题我们来解决。有一种特殊的微型胶片相机,操作简便,隐蔽性强,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拍摄大量文件内容。我们会尽快准备好,并教你使用方法。”
“好!”吴忠友一口应承下来,没有丝毫退缩,“我会密切关注概要图的动态,一旦有机会,立刻行动。”
这次会面,吴忠友不再是单纯地接受任务,而是主动提供了情报线索,并共同商议获取方法。这标志着他的角色,已经从“被策反对象”正式转变为“情报提供者”。
带着新的使命,吴忠友回到了参谋部。他变得更加留意与城防相关的文件流转,留意同事间的闲聊,留意任何可能与《长庚方案》相关的蛛丝马迹。他感觉自己仿佛戴上了一副新的眼镜,能看到许多以往被忽略的细节。一份普通的调档申请,一次看似随意的处长问询,都可能蕴含着有价值的信息。他开始有意识地将这些零散的“碎片”在脑中拼凑。
数日后,利用一次午休时间,科室人员稀少,吴忠友以需要核对某一处工事编号为由,申请调阅了那份“城防概要图”的草稿。他的心跳再次加速,但手却很稳。他迅速将图纸在办公桌上摊开一角,借着身体的掩护,用赵致远交给他的、伪装成一支普通钢笔的微型相机,对准图纸的关键部分,悄无声息地按下了快门。咔嚓声微不可闻,被窗外传来的嘈杂市声完美掩盖。
整个过程不过一两分钟。他将图纸完好归位,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但那份凝聚着西安防御力量的“概要”,已经化作他口袋里那支“钢笔”中微小的胶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