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0.51/10】
窗外那倏忽即逝的诡异脚步声,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颗石子,在林向阳的心湖中荡开层层不安的涟漪,几乎让他彻夜未眠。
【能量:0.51/10】的光芒在黑暗中无声地悬浮,却无法驱散那弥漫在四周、无形无质却又冰冷刺骨的窥伺感。
是钱叔吗?
还是那个对“铁牛”念念不忘的神秘窥探者?
亦或是……与那张来自废品站、被严密隐匿起来的诡异机械图纸有关?
各种猜测在他脑中翻腾,直到天色微亮,炉灶里的余烬彻底熄灭,寒意重新统治了小屋,他才在弟妹们熟睡的呼吸声中,勉强合眼片刻。
第二天,林向阳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精神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他仔细检查了院门内外,并未发现任何明显的脚印或痕迹。
昨夜那声轻响,仿佛真的只是一个错觉,或是某个夜归邻居匆忙的脚步声。
但他心中的警兆并未消除,只是将其深深压下,如同蛰伏的兽,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生活的车轮依旧要向前滚动。
白天的时光在忙碌中度过。
林向阳帮着邻居修补了一个漏水的铁桶,用劳动换回了半棵酸菜和几块煤核。
晓梅一大早就去了学校,带着她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那套来之不易的旧课本。
卫国似乎还未从昨晚打碎灯罩的愧疚中完全走出来,干活格外卖力,抢着去公共水龙头排长队打水,仿佛想用体力劳动弥补自己的“过错”。
晓雨则乖乖待在家里,用大哥给她削的炭笔,在废纸片上模仿着姐姐书上的字迹,涂涂画画。
午后,阳光稍微暖和了些,驱散了些许寒意。
林向阳正打算继续用“石子教学法”给卫国巩固乘法概念,院门外却传来一个温和而熟悉的女声。
“林向阳同志在家吗?”
林向阳抬头望去,只见中心小学四年级二班的班主任陈老师,正站在院门口,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手里还提着一个小布包。
陈老师居然家访来了?
林向阳心中微感诧异,连忙起身相迎:“陈老师?您怎么来了?快请进!”
他一边将陈老师让进狭小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屋内,一边飞快地扫视了一圈——还好,那张要命的图纸藏在柴油机底下,足够隐蔽;
弟妹们虽然衣着破旧,但都干净整洁;
家里虽然简陋,却也井井有条,墙上那面“技术革新模范”的锦旗更是格外醒目。
“冒昧打扰了。”
陈老师笑着走进屋,目光习惯性地、带着职业敏感地迅速打量了一下这个着名的“孤儿技术模范”之家,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但很快被更浓的好奇和赞赏所取代。
“晓梅在学校表现非常好,认真努力,和同学也相处融洽。我正好今天下午没课,就想着过来看看,也了解一下孩子家里的情况。”
陈老师温和地解释道,将手里的小布包放在炕桌上,“一点小心意,是学校奖励给优秀学生的作业本和铅笔,我给晓梅也带了一份。”
林向阳心中了然,看来晓梅在学校确实没让他操心,甚至可能表现得相当出色,才引来了班主任的亲自家访和额外奖励。
“让您破费了,太谢谢您了陈老师!晓梅回来肯定高兴坏了!”
林向阳连忙道谢,招呼着有些拘谨的卫国和晓雨给老师问好。
陈老师笑着摸了摸晓雨的头,目光随即被炕桌上摊开的东西吸引了。
那是晓梅的“学习角”。
几本从废品站淘来的、虽然旧却保存完好的课本整齐地叠放在一边。
旁边是晓梅的作业本——纸张粗糙发黄,但上面的字迹却工整清晰得像刻印上去一般,每一道算术题的步骤都清清楚楚,几乎看不到涂改的痕迹。
最引人注目的,是课本和作业本旁边,还放着几本用粗糙草纸订成的“笔记本”。
陈老师好奇地拿起一本翻开。
只一眼,她就彻底被震撼了!
那上面密密麻麻,却条理分明地记录着课堂笔记、课外延伸的知识点、甚至还有她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语文笔记本上,不仅记录了生词释义、课文中心思想,还用简单的图表分析文章结构,旁边甚至用工整的小字标注着“大哥说此处比喻精妙,因为……”、“此历史事件可与当前报纸某某新闻参照理解”……
算术笔记本上,除了规整的解题过程,还有对不同解题思路的对比分析,以及她自己归纳的“简便算法”口诀!
自然笔记本上,更是画满了各种植物的简易图、实验流程图(比如种子发芽的条件对比),旁边标注着观察日期和变化……
这哪里是一个刚刚入学不久的插班生的笔记?
这分明是一个经过严格训练、有着极强归纳总结和自学能力的优秀学生的知识宝库!
其思维的深度、逻辑的严谨、知识的拓展性,远远超出了四年级的水平,甚至触及到了初中阶段的要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