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竹签”的策略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林家酸梅汤小摊在国营冷饮车的强势冲击下,不仅站稳了脚跟,甚至焕发出新的生机。
那小小的、刻着“林”字和划痕的竹片,在孩子眼中不再是普通的木棍,而是承载着期待与快乐的“宝藏”,是通往免费饮料和美味果酱的“钥匙”。
孩子们之间甚至开始攀比谁攒的竹签多,交换着关于哪种划痕代表更接近兑换的秘密猜测(其实是林向阳随手刻的批次记号),无形中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粘性。
林家兄妹的忙碌增添了新的内容。
晓梅的账本上多了“竹签发放记录”和“预提兑换成本”的栏目,她算得更精细了,确保既吸引顾客,又不至于让家庭蒙受损失。
卫国除了体力活,又多了一项任务——按照大哥的要求,将捡回来洗净的冰棍棍进一步筛选打磨,然后由林向阳亲自刻上标记。
晓雨则成了“质检员”和“形象大使”,负责检查竹签是否光滑无毛刺,并在摊位上用她天真可爱的笑容,向新顾客解释“好朋友套餐”的规则。
林向阳并未被暂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他深知,这种基于小聪明的营销策略极易被模仿,门槛太低。
国营冷饮车或许自持身份不屑于学,但这大杂院里,这条街上,眼红这点小生意的人可不在少数。
果然,风波悄然而至。
仅仅过了两天,当林家兄妹再次来到槐树下时,发现不远处竟然也多了一个小摊!
摆摊的是同住一个大院、素来爱占小便宜、跟王翠花走得颇近的孙家媳妇。
她面前摆着个瓦盆,里面盛着暗红色的、看起来颇为粘稠的液体,旁边也立着个小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酸甜水,一分一碗,买一碗送一根签,攒五根换一碗!”
竟然连广告词都照搬!
更让人无语的是,她所谓的“签”,竟是随便折的树枝条,连皮都没削干净。
见到林家兄妹过来,孙家媳妇非但没有丝毫不好意思,反而挑衅似的抬高了下巴,嚷嚷道:
“哎呦,这槐树底下又不是谁家买的,兴你们卖,就不兴我卖?我这也是一分钱一碗,也送签子,攒够了也能换!公平竞争!”
她的摊前,居然也围了几个不明就里、或者图她那水看起来更“浓稠”(可能是加了色素或熬糊了)的孩子。
卫国气得脸都红了,攥紧拳头就想上前理论:“太不要脸了!学我们!”
晓梅也气得小脸发白,咬着嘴唇:“她怎么能这样!那是什么水啊,就学我们送签子!”
林向阳一把拉住卫国,脸色沉静,但眼神已然冷了下来。
他示意弟妹照常摆摊,目光则锐利地扫过孙家媳妇的摊子。
那盆“酸甜水”颜色不正,闻起来有股焦糊味和过量的糖精味,显然是为了追求浓稠口感而胡乱熬煮的。
那些树枝条更是粗糙不堪,极易划伤手。
这种低劣的模仿,短期内或许能骗到一两个顾客,但绝不可能长久。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恶意模仿和低价竞争(虽然品质差,但价格一样,噱头一样),会混淆市场,拉低顾客体验,最终可能毁了“优惠竹签”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玩法。
必须立刻反击,而且要打得对方无法再模仿!
“大哥,怎么办?她那样搞,以后大家觉得攒签子换东西是骗人的,就都不信我们了!”晓梅焦急地低语。
林向阳大脑飞速运转。
【能量:0.91/10】——虚拟图书馆的信息流无声启动,搜索着关于防伪、标识、差异化竞争的原始手段。
【请求调取低成本、易实施、不易模仿的原始防伪标识技术方案...】
信息流过,聚焦于几个要点:独特印记、隐蔽记号、材料特殊性。
刹那间,一个方案在他脑中成型。
“卫国,晓梅,晓雨,听我说。”
林向阳将弟妹聚拢,声音压得极低,语速却很快,“她不是学吗?我们就让她学不会!从现在开始,我们的每一根竹签,都要做上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的‘暗号’!”
“暗号?”三人同时疑惑。
“对!”
林向阳拿起一根已经刻好“林”字和一道划痕的竹签,指着“林”字的下方,“在这里,用刀尖轻轻点三个几乎看不见的小点,呈三角形。记住,这个位置,这个形状,只有我们知道。”
他又拿起另一根:“也可以在这道划痕的末尾,刻一个极短的、几乎与划痕重合的横线,像个小箭头。花样可以变,但必须是我们内部约定好的规律。”
“这些暗记非常小,不仔细对着光根本看不出来,模仿的人绝对发现不了,更不会费那么大劲去模仿每一根树枝条。”
林向阳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以后,但凡拿来兑换的竹签,必须通过我们的‘暗号’验证才算数!她孙家媳妇那些破树枝,一根都别想蒙混过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