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灶房间,一时间充满了求知的气息。
这温馨的一幕,恰似贫瘠土壤中顽强钻出的嫩芽,承载着一个家庭对未来的全部希望。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林向阳要去上高中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早已在大杂院里传开。
羡慕者有之,惊讶者有之,但更多的,是一种隔岸观火的漠然,以及某些阴暗角落里滋生的嫉妒与不解。
上午,林向阳正准备出门,去七中办理后续的入学手续,并看看学校能否凑齐部分教材。
刚拉开屋门,就听见一个尖利的声音,如同瓦片刮过锅底,在不远处响起。
“哟!这不是咱们院的高材生吗?这是要去上学堂了?”
王翠花端着个搪瓷盆,正站在公共水龙头旁,斜睨着眼,声音不大不小,却足以让左邻右舍都听得清清楚楚。
林向阳脚步未停,只当是耳旁风,径直朝院外走去。
王翠花见他不接茬,声音立刻拔高了几度,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忧心忡忡”,对着旁边几个正在洗菜、晾衣服的邻居说道:
“唉,说起来也是造孽哦!这半大的小子,不想着赶紧进厂干活,帮衬家里,倒要去念什么高中?那高中是啥地方?是咱平头老百姓能惦记的吗?”
她顿了顿,成功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这才继续“推心置腹”:
“不是我当姑妈的说闲话,你们想想,这上学不得花钱?笔墨纸砚哪样不要钱?听说那书本费就贵得吓人!还有那学杂费……林家这光景,大家伙儿都清楚,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哪来的闲钱供他这么折腾?”
她的话,像毒蛇一样,悄然缠绕上听众的心。
几个邻居手上的动作慢了下来,脸上露出思索的神色。
确实,在这个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的年代,供一个十七岁的“超龄”生去读高中,显得那么不切实际。
王翠花见言语奏效,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更加卖力地煽风点火:
“这还不算呐!最要紧的是粮食!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林向阳正是能吃饭的时候,不去挣钱,不去想法子搞粮食,反倒坐在教室里清闲,那三张嗷嗷待哺的小嘴怎么办?指着西北风能喝饱吗?”
她用力捶打着手里的湿衣服,水花四溅,仿佛在加强自己话语的说服力:
“要我说啊,这就是不懂事!瞎胡闹!拿着弟妹的肚子不当回事!上学?上学能当饭吃吗?纯粹是浪费粮食!”
“浪费粮食”这四个字,如同重锤,狠狠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坎上。
粮食,是这个时代最敏感、最核心的神经。任何与“浪费”沾边的行为,都会立刻引来众怒和批判。
果然,一些邻居看向林家方向的眼光,开始变得复杂起来,窃窃私语声渐起。
“翠花这话……说的也在理啊。”
“是啊,向阳那孩子是聪明,可家里这情况……”
“上学是好事,可总不能不管弟弟妹妹死活吧?”
“听说他连机械厂的工作都拒绝了,心是有点高了……”
舆论的风向,在王翠花刻意的引导下,开始朝着不利于林家的方向偏移。
林晓梅在屋里听得真切,气得小脸通红,想要冲出去理论,却被林向阳用眼神严厉制止。
“大哥!她胡说!”
晓梅咬着嘴唇,眼圈都红了。
“她知道她在胡说。”
林向阳语气平静,但眼神锐利,“但她抓住了‘粮食’这个痛点。这时候出去吵,只会越描越黑。”
他深知,在这种涉及“生存根本”的舆论战中,情绪化的对抗毫无意义,只会落入对方的圈套。
他深吸一口气,改变了原计划。他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留下弟妹独自面对这逐渐发酵的恶意。
他需要等待,等待一个能一举扭转局面的机会,或者,一个能代表权威的声音。
……
王翠花的谣言,如同污水,在大杂院里持续渗透。
她似乎打定了主意,要将林家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扑灭。
一整天,她逮着机会就跟人“念叨”上学浪费粮的“道理”,甚至故意在李家婆婆、赵大爷这些院里有些威望的老人面前长吁短叹,扮演着一个“操心晚辈却无力回天”的无奈长辈角色。
效果是明显的。
当林卫国下午背着维修工具包回来时,明显感觉到一些邻居看他的眼神带着异样,甚至有人“好心”地劝他:
“卫国啊,跟你大哥说说,还是实际点好,先顾着嘴要紧。”
卫国气得闷声不响,拳头攥得紧紧的,却牢记大哥的嘱咐,没有发作。
连年纪最小的晓雨,在外面玩的时候,都被其他孩子孤立,还有不懂事的孩子冲她喊:“你大哥是败家子!要饿死你们!”
晓雨哭着跑回家,扑进晓梅怀里。
林家屋内的气氛,变得压抑而沉重。
林向阳面沉如水,心中却在冷静地分析。
王翠花此举,不仅仅是出于嫉妒,更深层的目的是想用舆论逼他就范,让他放弃学业,重新变回那个可以任由她拿捏、处于生存边缘的孤儿。
同时,也可能是在试探街道办的态度。
他不能自乱阵脚。
他在等,等李爱华主任的反应。
李主任作为街道的直接管理者,绝不会允许这种影响家庭稳定、破坏“扫盲运动”积极性的谣言肆意传播。
……
时机,在第二天下午到来。
李爱华主任带着两名街道干事,面色严肃地走进了大杂院。
她的到来,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王翠花心中一喜,以为自己的“舆论攻势”起了效果,连忙迎了上去,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容:“李主任,您可来了!您得管管啊,这林家小子……”
李爱华看都没看她一眼,目光直接扫向闻声从屋里出来的林向阳,以及他身后有些紧张的晓梅和卫国。
“林向阳同志。”
李爱华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带着干部特有的沉稳,但仔细听,却能分辨出一丝压抑的怒气。
“李主任。”林向阳恭敬地问好。
李爱华点了点头,没有立即说事,而是转向院子里逐渐围拢过来的邻居,提高了声音:
“正好,大伙儿都在。我今天来,是代表街道办事处,来给林向阳同志的家庭,送一份荣誉!”
荣誉?
喜欢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年代:重生1950,养仨娃!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